警察:抗议春晚抹黑民警形象!


           警察:抗议春晚抹黑民警形象!

                           文/胡磊

昨天,大学教职工上班的第一天,照例是在早上来一次茶话会,大伙收了开工利是,那部分未结婚的同事,向已婚人逗利是也是一件主庆的节目。在茶话会上,我碰见了驻校民警小刘,他平时很少在校,是要两边办公的人。茶话会上,大家照例是讲述着春节假期的活动,话题不知不觉扯上春晚。

 

春晚在网友中早已是骂声一片,同事的谈论也见不得对春晚有什么好评价,当中就数当民警的刘SIR最气,他说,春晚的一个小品节目,简直把警察描写得好象为五十块假币要拿别人性命的恶魔一样,严重地抹黑了警民关系。

刘SIR说的是那个叫《五十块钱》的小品。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一对卖包子的夫妻收了一张五十块的假钱,妻子让丈夫“花出去”给来结账的“卖炭翁”,但丈夫不忍心没花,留着的这张假钱误打误撞的找给了来买包子的警察,自警察出场开始,两夫妻就“表演”出一惊一乍、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先是把来买包子的警察当成抓他们花假钱的,接着千方百计想拿回找给警察的假钱。。。。,甚至都上升到要不要命了的高度,09年那场“躲猫猫”的游戏实在是深入人心啊,夫妻俩将对警察的那种惧怕演绎得神乎其神。

 

刘警官气愤地说:先不评论小品《五十块钱》那明晃晃的“鲁花”广告如何碍眼,至少符合包子铺常年有免费广告围兜送的常识,当然在春晚节目里植入广告肯定不是五十块钱可以搞定的,这也是常识。“花假钱”的剧情就明显的违背常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放在《五十块钱》里,则显得创作者根本就没有在中国生活过,严重缺乏常识,花五十块假人民币至于怕成那样吗?高于生活可以理解,但脱离生活就只配收获些板砖之类的,与鲜花掌声无缘。

 

先说法律常识吧,普法到今天有些年头了,一张五十块的假钱,“花出去”到底有多大的罪责,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拿五十块的假钱去银行也不过是换回一张没收单据而已,绝不用担心有保安把你“控制”住报警抓人,你大可拿着那张单据大摇大摆的离开。只要你不是制造、贩卖假钱,只是假钱的“零售”者,手里不是大把的假钱,就犯不着一惊一乍担心警察。

 

再说生活常识吧,在中国遭遇假钱不是什么稀奇事,银行里取到假钱都不是新闻,至于做买卖的生意人,更是司空见惯,假钱只有在花不出去时才叫假钱,大部分时候假钱被当真钱给使了,有点象“击鼓传花”,至于花落谁家则要看这人是不是细心,由于假钱质量不过关,容易“老化”变成残花,所以收了残花的只能自认倒霉,这残花就只能落自己家当观赏品了。假钱也催生了一个产业,那就是验钞机,大凡生意人都会配备,“手搓机验”把所有人都当“花假钱”的,按理说这有损对方的面子,但中国人民都习以为常了,要是对方不搓搓,还得提醒注意,不要转回头来找麻烦,银行柜台都摆着“离柜两清”的牌子。警察对于中国人民而已言并不是那么可怕,你就是拿着五十块假钱去派出所办户口,户籍民警也就让你换一张,他们也懒得管这小事,绝对不会把刑警叫来查你。

 

所以拿一个中国人民“手搓”了多年的常识来搞艺术加工,就千万不能太脱离生活,拉来个警察是吓唬不了的,忽悠也忽悠不过去,咱们的警察连人民家里遭了贼都磨磨蹭蹭的,什么时候会优秀到管起这区区五十块假钱的事来,要真这样管,咱们早就犯不着“手搓机验”了,见钱就收的时代离我们还远着……

 

刘SIR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开始又侃平日里假钱怎么处理的。说真,我对于人民币的识别能力较强,所以收到的假钱不多。一次是放在钱包里N久,后来才发现那假钱不知何时在何地花掉了;有一次和单位出纳一起去存钱,银行发现我一张假钱,正准备没收时,出纳在旁边示意了下,那工作人员又退给我了,后来问出纳才知银行对于长期的熟客一般不没收,怕影响关系导致客户转户,那张假钱后来在我钱包里呆了一段时间后也“不翼而飞”了;有一张我就压在办公桌的玻璃底下搞“展示”,人来人往的结果不知被谁给顺走了,这年头假钱也遭贼。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