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退北魏


  抛砖引玉

  

   --------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的人,诗写得很好。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有位叫常建的诗人非常仰慕他。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十分高兴。心想:“这是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后一定会补全。”于是就在墙上题下了半首诗。

  赵嘏后来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后人便说,常建的这个办法,可谓是“抛砖引玉”。

  勇退北魏

  ----------------

  他,手握万里河山,却多次舍身出家,满朝文武捐钱数亿,向“三宝”祷告,才赎回了这位“皇帝菩萨”。他就是南北朝时期,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率军三十万进攻南朝齐国,齐明帝派萧衍和王广之领兵救援。

  王广之领兵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和北魏军队交战。他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不远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遍插山上山下。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救兵已到,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队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大败而回。

以德为首,善待员工
----------------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员工是否忠诚效力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一代晋商乔致庸善待员工是出了名的。他从不因员工身份卑微而对其进行欺压,相反,他们不仅让这些员工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尊重人格,而且工资也较为丰厚,逢年过节还有赏赐;对年老的佣人则养起来,愿意回家的则每年发给退休金;员工即使小有过失,也不恶语相伤,更不打骂虐待,对有贡献的员工甚至配备相应的股份。
员工对主人无不尽心尽力,恪尽职守,最终做到了 “家和万事兴”,为晋商商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