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文明


从2005年开始,中国商业界的精英人士从各自的立场和视角提出了对“商业文明”的关注,例如云南红酒业的武克刚提出“中国呼唤工商文明”、格力空调的董明珠倡导“工业精神”、万科的王石说“让灵魂跟上脚步”、阿里巴巴的马云呼吁“新商业文明”。2009年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家》年会的主题就是“新商业文明的中国路径”。在会上,成思危、钱颖一、刘东华、张维迎、马蔚华、侯为贵、陈东升、金志国等纷纷争说商业文明。虽然各人所说的商业文明意思不尽相同,但至少说明,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社会各界感受到了商业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不文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规则缺失、道德缺失和精神缺失的现象。

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依字典对文明的基本解释,文明是一种较为先进和高级的社会形态。学者们认为,人类进入文明的两个基本标准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在英文“civilization”的词根中,似乎更多的具有城市化和公民社会的含义。在中文的“文明”的词根中,似乎更多的具有文采高明的文化含义。《易·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明”一词。无论中英文,文明都有讲规则、有礼貌的意思,中文尤甚。

“商”在中文里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商族、商朝;二是商业、交易;三是商量、协商。这三种意思是相关联的。商在灭夏之前,就是一个好于和善于贩运做生意的部落,后人将“商部族所世传的行业”叫“商业”,将本来是指“商部族人”的“商人”演变为“经商的人”。关于商业,就是以交易(交换)方式获得利益(主要是物质财富)的社会活动,商人就是以商为业的人群。狭义的商业专指流通领域的贩卖和零售活动。广义的商业泛指一切商品(包括无形商品)的生产、配套、交易、服务过程涉及的一切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商”的商量、商略、协商之义,《说文解字》中说:“商:从外知内也。”看来,商业“天生的”与平等、协商联系在一起,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的交易必须商量、协商才能达成。

商业文明由商业与文明组合而成。首先应该认识,商业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表现。从对历史的考证看,古代商业的产生早于文字和城市产生。在中国,交易和市场的产生早于甲骨文,有“日中为市”炎帝主持的传说。在国际上,有学者指出早期文字是由于交易记账的需要而产生的,所谓的城市也是先有集市再有城。因此,古代商业早于文字和城市,甚至促进了文字和城市的产生,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现代商业文明则是在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尽可能用市场交易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广义商业文明。

文明的反义词是野蛮。商业文明的反义词是商业野蛮或者温和的说法——商业不文明。此时商业文明是指讲规则、守秩序、有礼节的商业,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有商业规则,二是商人守规则。另外,商业文明对应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其含义是商业发展导致的社会进步状态,此时商业文明是指商业发达后的社会结果。

鉴于以上的思考,我把商业文明界定为“促进商业发达及商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态”。商业不发达则谈不上商业文明;但如果商业发达却与社会不和谐,也谈不上商业文明。这对应了中国的中庸之道,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当我们说“商业不文明”时,可能是不及,也可能是过了。

所谓建设商业文明有多重含义。在商业不发达的时候,是指建设能够促进商业发展的理念、制度和规则;在有商业规则而商人不遵守规则、或者在有些领域里商业规则尚不清晰但商人违背道德原则经商时,是指要按规则和道德原则经商;在商业过度而造成对社会和自然的干扰破坏时,是指建设适度制约商业使之能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制度和规则,以及倡导商业以外的精神生活。所谓建设中国的“新”商业文明,是指当今的中国在同时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复杂环境下,既要促进商业发展,又要防止商业发展给社会造成不和谐局面的前提下,建设一种新的理念、道德、制度和规则,提升商业精神。这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必须面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