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2009,展望2010


共话2009,展望2010

本文根据“搜狐健康网”、《医药经济报》想关报道编辑整理

 

当前中国医药产业是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2009年,恰逢建国60年之际,也是最好的元年,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医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展望2010,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医药行业都将迎来最大规模的剧变,医药行业前景充满了无尽的希望。

此刻,我们正走在通向未来的路上,辞旧迎新,继往开来!

 

   于明德:小步快走,补齐行业发展“短板”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

中国医药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是与普遍水平比还是不错的。当前中国医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医药流通秩序也在进一步规范。

需要肯定的是,我国医药有了能力建设的重大突破,现在要再加强创新。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再创新,目前我们在再创新方面能力很强,我们的制造能力上有了相当大的增长,国内制剂成药达到6000多亿片的制造能力,可以说,所有没有知识产权的药物我们都能生产。中国对化学原料药的22%的份额,但是原始创新还不够。

要补齐当前行业发展的短板,就要“小步快走”,坚定不移的走上20年。例如,现在我们国内一些科研单位承担了一部分的外包研发委托。也许这种形式并不能直接产生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但是毕竟我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很多发达国家的规则、锻炼了研发人才、以及完善了创新路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一些CMEO即外包生产,考验我们的生产能力,这些对于我们的创新都是大有裨益的。另外,目前正在进行的重大新药创制,可望在未来5年里有30个原创项目的出现。

 

   王锦霞:中国新医改还需继续探索医药分开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

我们历来认为,医药行业肯定是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药产业肯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国家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以来,由于政策的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相信,医药产业必定有美好的未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医改持续地保持关注和思考。在已经出台的新医改文件配套政策当中,唯独没有谈到的就是如何解决和探索医药分开这样一个体制问题。在我们五项重点改革当中,在基本要求的销售和供应当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医改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如果国家加大了投入,但是在药品的供应、销售上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仍然是医疗机构垄断药品销售,那么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用药贵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社会零售店作为方便百姓用药的地位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将“医”和“药”分开进行改革,将会对34万家零售药店有很多的消极影响或者关门,或者将影响医药行业的就业环境问题和不稳定,对老百姓来说都不是正面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医改还需进一步深入、细化。

 

   白慧良: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常务会长)

2009年是中国新医改元年,未来10年中国的医药产业将进入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的问题,将会随着新医改重大专项制剂走出去的推进,逐步得到解决,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充分和公平的市场竞争当中,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创新将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动力。预测2020年左右,中国医药市场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这是一项需要广泛统筹的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和优化政策。

在过去的60年里,前30年,中国医药产业完全以国家计划为主,国家大力建设和布局,对医药产供销进行了严格的计划管理,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后3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医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全国医药总产值增长了113倍,远高于美国同期12.7倍,日本的6倍,当前我国占据了世界第一化学原料出口国的地位。

通过审视当前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提出的建议有六大方面:一是未来医药产业的政策是在壮大医药产业化;二是支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三是积极推进医药分开;四是积极推进药品定价改革;五是改革药品发展滞后局面;六是积极推进行业协会作用。

 

   齐谋甲:把激情洒在祖国医药事业上

   (原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局长)

1947年,我到晋察冀新华制药厂工作的时候才14岁。后来到了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从事青霉素的研制。赴苏学习后又回到华药支援青霉素投产项目。从研究所到一线工人,我感到很光荣,这与现在的某些研究人员不愿下基层的情况对比,心情是大不一样的。从1954年进厂,到1973年调京,我在华药工作过二十年,当过这个厂的副厂长兼总工程师,我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个厂。老一代华药人为第二代、第三代药工打下了作风基础,也为全国同行树立了好榜样。多年来,华药支援兄弟厂的同志,也把好的作风带到了那里,发挥了好的作用。

我希望今后,无论是华药还是其他药企,都要搞好职工队伍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抓好理想教育。在用人上把好素质关,这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首要条件。过去我们把设备和技术放在第一位,今后要把提高职工素质放到第一位。另外,要继续坚持走技术进步的道路。要依靠群众的力量,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科技群体的优势,向科研型企业过渡。最后,就是要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发扬严格的优良作风,为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任德权:中国医药要从制造向创新转化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在医药行业奋斗的这几十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GMP,一个是知识产权。这两项举措分别对我国药品生产和产权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国60年,我国医药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现在是化学药制造中心,正在向研发中心转化。目前国内企业的优势依然在于制造,但产业集中度不高、创新度也严重不够。企业应当找好自己的定位。我认为医药与其他产业一样,都应当是满足多层次的需求。正如餐饮有五星级也有快餐,药物也是各有各的路。有的企业做原研有的企业做仿制,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优势。

当然,应看到我们的产业在向创新型产业转化,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在国内也出现很多CRO公司,研发人才在国内逐步聚集。但是,CRO多数接到的研发外包是国外企业的单子,国内企业进行原研的仍属少数。目前,我们提倡创新型国家,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仍没有建立。

未来,应当有一定的导向性力量把目前国内的企业、科研等聚集起来,让企业展现更多的创造力。

 

   郭云沛:让改革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医药经理人》总编辑)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有30多年了,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医药行业渡过的,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瓶颈问题。谈两点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中国很大一部分制药企业都是借助了体制改革提供的原始驱动力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过去医药行业是管得很死的行业,尤其是体制,可谓国营企业一统天下,但是改革开放直接带来的变化就是只要符合条件,只要达到标准,无论国有民营、还是外资都可以开厂,这道禁令一开,医药行业可谓百花齐放,我们采访的华药、国药集团、天士力、扬子江、联邦、步长、西安杨森、诺华、神威等等,这些由各种经济成分组建的制药企业已经堂堂正正进入了医药工业销售的百强榜,已经成为中国医药的栋梁和希望。

另一个感受是,体制变化下的企业带头人其素质高低、目光深浅、思路宽窄、作风硬软是企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企业的起步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实行了改制,有的企业发展快,有的企业发展慢,有的企业甚至倒闭”这个问题的答案。

而在当前阶段,医药行业已经从发展的幼稚期到了重要的转折期,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变得相对复杂,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需要更清晰地认识企业的发展环境。

 

   林建宁:以理性和敬畏看待市场心跳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

2009年医药行业增幅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医药工业仍稳步增长,2009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首次超过1万亿元,药品销售终端持续扩容。而受全球经济复苏、国内新医改各项政策逐步推进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明年的医药经济运行将好于今年。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药总产值将累计完成约10230亿元,首次达到万亿元,增长约18%2009年,我国药品市场总量约达到6200亿元。其中,药品的刚性需求特性和医保扩容是拉动医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1-8月全国医药工业产值6158.77亿元,同比增长17.39%,增幅比2008年下跌了11%。从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看,1-8月医药工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776.75亿元,同比增长17.57%,增幅同样回落,与去年相比降低了10.84%。造成医药行业今年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波及下的中国医药出口萎缩。

而由于医保覆盖的完善和国家对社区医疗投入的进一步加大,今年在药品终端市场出现新的格局:医院终端方面,2009年上半年22个城市的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同比增长18.65%,据此推算全国医院终端增长约为3000亿元。但在药店零售终端,受到社区医院和“新农合”的冲击,今年增幅将比去年明显下滑,预计不会超过15%,为1487亿元。相反,以社区医院为主的第三终端则势头良好,社区医院的药品销售额2008年为704亿元,2009年预计可达930亿元,增幅达32%

2010年,我国的医药工业总产值将增长23%,达到12500多亿元。终端市场规模方面,医院用药市场将增长20%,零售药店市场增长13%,第三终端更有望增长40%

此外,明年医药经济运行还可能受到药价水平的影响。原则上,药品价格每两年调整一次,而今年完成医保目录扩容后,国家发改委有可能会启动新一轮药价调整,但从基本药物的调价来看,明年的药价降幅应该不大。因此,2010年的药价水平总体是稳中趋降,对市场增长的影响偏负面。

值得关注的是,正在探索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正在试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改过去的按项目收费为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与总额预付制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将促进医院为控制成本、稳定就诊人群而抑制“大检查、大处方、高收费”,或将有利于与进口高价药具有同等疗效、但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替代品。

总体而言,医药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变,但是新的竞争秩序正在重建,不可避免地会促进行业并购整合加快,产业集中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