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界面不友好


     截至2009年1月,我国已经开通4.5万多个政府门户信息网站。2010年2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外发布了《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对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集中进行调研、分析,采用政府门户网站运行状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完善状况、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有效性、依申请公开平台的有效性、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有效性、房屋拆迁信息的公开性等6个测评标准,结果发现一些网站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情况不好,目前信息公开中存在重大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少数网站无法打开,网站信息交叉分散,网站编排混乱查阅不便,提供信息有误,违法设定信息公开申请人的条件等。43个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半数以上不及格。
     看到这则消息,我感到自己的责任很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所在多年以前就开始与一些政府门户信息网站合作。这些年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理念很难贯彻在网站建设中,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界面不友好,获取信息难,尤其是与民众交流互动难。很多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门户信息网信息不全、功能不全,例如一些诸如政府邮政地址、邮编、值班电话等基本信息都没有。公布的政府咨询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者占线,电子邮件无人回复或回复迟缓,互相推诿踢皮球。有关官员实话告诉我,他们级别低,不敢妄言,甚至怕招惹麻烦,宁肯不与百姓互动,也不能在与百姓互动中说错话和办错事。由此看来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界面不友好的深层原因不是网站建设的技术问题,而是指导思想问题和运行体制问题。
     2009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3.84亿,随着互联网功能的进一步拓展,这个庞大的网民群体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日益发展壮大,他们的鼠标点声、键盘敲击声和着国民的心声、国家大事的风雨声,在全国卷起了“网络问政”、“网络民意”的言论风暴,我们的社会和政府也在这场官民真诚互动的舆论场中经历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政府信息公开日渐深入,政府功能逐渐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过渡,社会逐渐向公平正义靠近。然而地方政府在政府亲民、爱民、为民浪潮中,怎样不断调整心态和顺应趋势,探索现代政治文明与公平正义社会的建设新途径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