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费,说爱你很难!
昨天羊城晚报再次披露我的对药事费的观点披露之后,有朋友这样提醒我:“你批药事服务费是变相以药养医的事情,各大媒体都在转发.药事服务费的制定是卫生部,你的上司,你要知道自己是官员身份,不能象我们这些刁民一样发牢骚。 很感谢你的苍生情怀”。也有朋友对我这样评价:“怎么不管是大事小事,事事都能说到点上。也不管是大话小话,还那么多人爱听。总喜欢和上‘唱对台戏’。”我听后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思考着:“是否说真话的人太少?人们听真话的机会不多?”。
对药事服务费的观点,早在我的博文药事费=医师费?中阐述:
“药事服务费”不应与“药品加成”混为一谈,甚至以此来抵充医生的劳动价值,这是不明智的做法。
药事服务概念是1987年由美国人提出的。药事服务费,就是因为医院管理的发展,对药事安全给予高度重视而提出的一个费用支出。而中国将实行的药事服务费是从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中考虑的,并不是从药事服务的宗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来考虑的。因此引起群众认为药事服务费是变相的、改良的“以药养医”。
药事服务费将如何收取?现在还没有一个地方执行“药事费”,如何收也没有一个标准。如果把用医生开方多少来衡量药事费的多少可能会很荒唐;如果用开处方的张数来收取药事费也很滑稽。开一盒10块钱的感冒药就要收1-2元,或者开一张10块钱治疗感冒的处方就要收5-10块钱,医院算起来比药品15%的加成还划算!如果真的是这样,群众遭殃了!就算“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这种计算办法与药品加成制度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不要就事论事,要全盘考虑,“顾此失彼”不是公立医院整体改革的可续性路径。
今天一早,有记者通过MSN又与我谈起药事费的问题,真是:药事费,说爱你很难!
某记者说: 廖厅长好,我看到了你对媒体发表的评论。但我个人认为,药事服务费,无论从其实质意义,还是补偿数量上,都不能和药品加成收入相提并论
波子哥说: ?
某记者说: 药事服务费,从其本质上说,是医疗技术服务收入,不是以药养医。
波子哥说: 对呀!但是文件是这样提示的。
某记者说: 但媒体现在质疑,说新医改换个名目收费。新医改本来就是要换个名目收费的,要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嘛
波子哥说: 那也不是。一是可能媒体没有将我的意思说清楚;二是不是换个题目收费(我个人认为)。
某记者说: 有可能,我看了羊晚的报道,我觉得他们的表述有问题
波子哥说: 药事费如果不是取消以药养医也是呼之欲出的一项收费。在酝酿第二轮医改之前就有这个提议,但是一直得不到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理解。因为在公立医院市场化的环境下这种收费群众一定是有意见的。
某记者说: 他们还是把药事服务费归入以药养医范畴,而且报道开头相关的那句话,语意的承接上也有问题。嗯,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们应该是一个大思路的
波子哥说: 现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药事管理之重要,药品安全之重要。一个管理有素的医院,药事管理所花的成本是很大的。药事服务费,不要说是群众不明白,就是医生也不明白。有关药事管理的内容,请查找我的博客内容和其他文章。
某记者说: 是啊,这里面是有技术含量的。而且这样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是符合体现医护人员人力资本这一大方向的
波子哥说: 所以卫生部也将药事费当着改革后的两种补偿之一: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财政补偿。这与“取消以药养医后通过增加
某记者说: 嗯,这个我基本是同意的。而且地方上也有实践,避免医保花冤枉钱是可以做到的。再者,王记者稿子里也写道,顾昕算了账,药事服务费从数额上讲,也根本替代不了原来的药品加成收入,这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
波子哥说: 我论点的前提是:在取消“以药养医”的政策之后,必须对现在的服务项目来一次重新定价。因为过去的以药养医政策是政府作为一种扶持医院发展的政策,模糊地涵盖了所有的医院开支,包括医疗安全管理。
某记者说: 是了,你看得更远一步,这是医院改革的必然之举。
波子哥说: “两者混为一谈”是政府出笼的解释带来的误会。这种误会也不能怪民众与社会。
某记者说: 媒体也没解释清楚,我怕这会形成不利改革的舆论。建议廖厅写博客重点澄清一下,呵呵
波子哥说: 现在卫生部医政部门陆续发出很多加强医疗安全的文件和措施,这些都是保障患者看病就医的有力措施,这些措施不是口头讲了就可以执行的,没有钱,安全如何保证呢?钱,谁出了?医保部门包了。政府呢?说是从六个渠道补偿,但是这是一个“空头的支票”,是没有约束力的。
某记者说: 是,我看到你在博客里也写道,很多人都说不是钱的问题,其实恰恰就是钱的问题
波子哥说: 比如大型设备。这大型设备补给那一个医院呢?目前,没有设备就没有经济来源,尤其是取消了药品加价之后。虽然我是极力反对通过检查和过度治疗来弥补医院的损失,但是,有资金保证医院不采取这种“对策”来自我补偿吗?
某记者说: 不过,我昨天采访的人提到一点,我觉得有道理——财政投入,说到底也是纳税人的钱,老百姓自己的。所以不能对财政投入寄望太高。奥巴马医改的艰难之处,不就是因为他想用纳税人的钱做好事嘛。钱的问题是回避不了的。
波子哥说: 是呀,我们很多经济学家也好,还是公卫学家也好,口口声声说不是钱的问题,不管大家的出发点是什么,都是一种安抚政府“采纳”自己的观点。
某记者说: 这个就触及最深层的体制改革了,不说也罢。
波子哥说: 所以不管哪一派都承认:说到最后是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我也有这种感觉,不然在一个社会主义管理体制下,难道就没有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某记者说: 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没关系,关键是执政者要有监督
波子哥说: 不是亲身从事医院管理的不知道医院运作的难处!为什么医院有不断膨胀的欲望?是为了生存,并不是为了发展!
某记者说: 。。。。。。我和医院有些接触,知道一些医院的难处,院长真的不好当!
波子哥说: 其实是跟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两个阵营都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了。关键是一个整体的执政观,是对政府存在的认识观。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维护社会公平。
某记者说: 许多专家都测算过,有效减少“昂贵”的政府供养成本,中国许多问题早就可以解决——至少是大大缓解。廖厅说得对。不敢触及实质问题,就是改革的修修补补。
波子哥说: 就以广州为例,如果我们政府认真地去听取群众的意见,现在的BRT一定不是见在人口密集、低价昂贵的地段。我有一篇BRT与医改,看上去是风牛马不相及,其实是政府决策失败异曲同工的表现。
某记者说: 嗯,我看到过那篇博文,有印象。廖厅总是直言利弊一针见血!再为你鼓鼓掌!
波子哥说: 所以,我说,医改切忌“就事论事”。如果真正的“就事论事”还好,比如,取消了“以药养医”这事,就好好计算一下一“以药养医”养了多少项目。这就是“就事论事”最基本的原则。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某记者说: 嗯,这个涉及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应该是在逐步推行了
波子哥说: 谢谢你和媒体的朋友们!没有你们的鼓励,没有你们的提问,我是不可能这么深入思考,只会“就事论事”。
某记者说: 我该谢谢廖厅,你忙吧,祝工作顺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