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3)


    

如果从传记的角度看,《打败洛克菲勒》诚然是本好书。这本书将两个曾经交锋的人,很好的再次交错在一起。只不过,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我脑海里,另一个问题不断闪现:在这个时候,远在中国的胡雪岩,在干吗?

大概在1995年的时候,看过一本关于胡雪岩的书,书名早就忘记了,但是胡雪岩的处心积虑,反而更让当年的自己感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玩儿法!

由于此前在There Will Be Blood电影风靡的时候,去看过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石油》,所以《打败洛克菲勒》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冲击,至少此前我已经知道,在美国曾经漫长的“扒粪运动”中,埃达.塔贝尔只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个,更由于身为女性而尤为突出。

新闻媒体的自由、执着,以及强有力的探索精神,随着时间的变迁,早已从“扒粪”演变为“狗仔”了——水门事件,或许可以作为分水岭(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而应对“扒粪”和“狗仔”的良方,只有一条:不要脸。

不管是个人,还是集团势力,乃至一个权力象征群体,只要他或者他们不要脸了,做记者的,还有什么办法?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所以克林顿总统在国会上被逼到无处可躲时,也敢于喊出“口交不算性行为”,让自己免于“被下台”。

在葡萄牙的时间里,除了看书,就是发呆,其后就是在西班牙狂累人的四天,做记者以来最累的几天,以至于回国之后都不用倒时差了,因为睡眠质量已经被训练的如此之好,以至于飞机落地完全不知,被空姐叫醒说,先生,该下飞机了。

如果说这一个春节,发生了什么值得纪念的事情,那就是以下两件了:

一是我们盘算了两三天后吃到的春节饺子,基本上和国内的包子差不多大了。

二是某夜宿住旧贵族庄园改造的酒店,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我已来不及闲逛时,恰好杨海峰从后面转悠出来,问他风景如何,海峰在三十米开外大声告诉我说——后面一个大菜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