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多元化是长期趋势


     连续两个月大幅减持美国国债后,中国未来会否寻找新的投资重点?欧洲债券和黄金能否成为新的战略资源?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张陶伟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大量持有美国国债,现阶段看仍然是一种路径锁定。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减少,不是趋势性的拐点,只是临时的、偶然的波动,可能是短期结构上的微小调整。由于黄金等大宗商品定价权在国外,欧洲面临着一大堆问题,现阶段看,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仍然是一种路径锁定。

  减持国债意在“敲山震虎”

  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累计发行国债276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美国还将发行4780亿美元国债,半年发债规模共计7540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预计未来10年债务累计将达到9万亿美元,美债总量已经接近12万亿美元。

  面对天量的发债规模,美国政府似乎也并不轻松。随着美国政府发债规模越来越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广发期货黄金分析师冯亮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美债和美股在抢资金,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在美元、美债和美股三者的跷跷板关系之间作出平衡。“美元持续贬值,会导致美国国债发不出去,美国债券过于强势,美股又会下跌,而美国的退休金挂钩股市,退休金制度又迫使美国股市不能太弱。”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比重过大,正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绑架性的影响。“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必须选择其他投资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从长远看,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是必然的趋势。”

  郭田勇表示,美国近期不断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迫使人民币升值,且在对台军售等问题上一意孤行。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一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国抛售美国国债。事实上,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将缩水,因此现阶段,中国政府减持美国国债能起到 “敲山震虎”的作用。

  郭田勇表示,“不过短期看,中国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大国,不会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造成市场恐慌情绪,给市场带来冲击。而且除了美国国债,现在可替代的投资资产并不多,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美元仍优于黄金和欧元?

  减持美国国债后,中国会否将目光更多投向黄金和欧洲债券?

  统计数据显示,央行售金协议(CBGA)的19个签署国,黄金储备占其外汇储备的比例均值高达59%,而中国的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只有1.6%。对于是否要动用外汇储备增持黄金,目前业界说法不一。

  世界黄金协会(WGC)驻纽约政府事务常务董事GeorgeMillingStanley近日表示,中投公司对黄金ETF的投资,表明中国仍然对黄金很有兴趣。但他对中国没有从IMF购买黄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中国更有可能购买本国生产的黄金来扩充储备。

  广发期货黄金分析师冯亮认为,中国在1100美元/盎司以下增加黄金储备,长期持有的问题并不大。黄金在印度央行的购金价位1045美元左右仍有较强支撑。从长期来讲,美联储虽然收紧流动性把水龙头关小,但前期池子里头已经有很多水。流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黄金长期走强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不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张陶伟认为,黄金是一种不生息的资产,而且当前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仍处高位,现在用外汇储备购买国际市场的黄金得不偿失。如果一定要增持黄金,最好的办法是购买国内的金矿。

  张陶伟认为,“提早布局购买石油、矿产,将现实财富转化为战略资源,有助于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但是可能出现的风险是,这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均在国外,可能出现买什么什么贵,买了以后单边下跌的情况,所以还由不得我们选择。”

   虽然我国放弃了美国国债持有国的头把交椅,但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依然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要如何运用外汇储备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再次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2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运用与经营备受市场关注,总结其经营得失与经验教训似乎也成为必要。

  出师不利暴露短板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进一步将外汇资产管理推上了变革的轨道,积极的外汇管理呼之欲出,管理层开始尝试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市场化投资。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黑石集团默认中投公司再度增持其股份至12.5%之际,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0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

  随后,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9.86%。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如同投资黑石一样,中投对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也呈现了账面巨亏。

  无论是黑石集团还是摩根士丹利的浮亏投资,都显示出我们在外汇储备的经营上还有艰难的路要走,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问题也在金融危机的呼啸下暴露无遗。

  持有美元资产利弊共存

  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中国陷入抛还是不抛的“囚徒困境”,这成为中国外汇管理亟待破解的最大难题。有市场观点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营目前还处于困境之中,改善外汇储备投资结构是当务之急。

  2009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扩大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松绑境外放款管制等。虽然管理层出现了积极管理外汇储备的趋势,但目前,美元资产仍然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配置。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持有美元资产可以降低资产的风险。比如2008年下半年,当金融海啸呼啸而来时,中国外汇储备之所以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就在于持有美国国债。他分析说,持有美国国债仍然是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不错的选择,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会比这种选择要高。

  业内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充足,虽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为我国金融崛起创造条件,但同时也会形成资产泡沫,扩大中央银行调控的财务成本,增加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

  促外汇储备多元化

  “不要把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现状简单地描述为陷入‘美元陷阱’,我们应尽快改善国际收支结构,促使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出席年初召开的 “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时公开表示。

  戴相龙指出,外汇储备过多,已经是弊大于利,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最突出的问题。对改善国际收支,国家应该有目标,有政策,同时要通过地方、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来实现。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机制,推进全球化经营布局,努力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同时要完善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货币和资产摆布。

  戴相龙认为,促使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需要一个过程,近期看,如外汇储备资产上升,美元汇率稳定,我国还可能择机适当增加对美元国债的投资。“但美国政府应采取实际措施,兑现保证外国资产安全的承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指出,对于巨额外汇储备,我们还应致力于调整中国经济增长结构,适时购进战略物资,坚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逐步缓解中美结构性矛盾,并建立一个具体可行的补偿机制以保证我国投资美国国债的安全,使持有美国国债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