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有真正的快乐吗?----孔子的结论


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着快乐,那么快乐到底是什么?现代人对于这个问题尤其困惑。有人说笑容满面就是快乐;有人说健康长寿就是快乐;也有人说有钱就会快乐。难道没有这些就不会快乐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虽然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中年仕途受挫,郁郁不得志,一生穷困潦倒,累累若丧家之狗,但是他却称得上是一个快乐达人。

鲍鹏山老师告诉我们,《论语》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一个现象:《论语》20章,500多则,竟然找不到一个苦字!且其第一章,第一则就是在讲孔子的三大快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读书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带来快乐。孔子作为好学之人,通过读书学习给自己找到了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 :天下英才都围绕在自己的身边,大家一起讨论道、讨论德、讨论仁、讨论义,讨论天下大事,快乐无穷无尽。

孔子自我总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故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古人当时讲50岁就老了,当时已经60多岁的孔子还不知老早已至,他的快乐和幸福真真是我们无法想象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