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平天下:《人力资源管理通要》“敏感”章节之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可能是错的。为万世开太平者,还是以“和合”为要旨的天下主义文化。

所谓“平天下”,就是“行仁义道德于海内,招太平祥福普天下”的意思,它实际上是信奉“天下主义”文化的管理模式,即仁义忠恕、昌明道德、尊贤用能、敬臣民众,并最终战胜貌似强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文化的自然结果

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宋儒张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历来为国人推崇。当然,当今也有学者(如黎鸣等)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其说在“义理”上全错,不符合现代民主文化之精神。不过,大多数学人和士人皆以此作为“修齐治平”的最高价值追求,如当代哲学界泰斗张岱年、经济学家盛洪等,都极以为然,大加颂扬。 2003121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也引用张载这段名言。温家宝讲道: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我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关于未来世界大同、人类文明走向,盛洪先生在《为万世开太平》一书中,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和眼界对“文明”问题做了深刻反思,他得出的结论很令人欣慰。我这里加进自己的理解,对其结论归纳转述如下:

ð 就如同人生而平等一样,文化、文明无优劣之分。人与人之间、组群与组群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以及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往,其合乎经济学逻辑的基本准则就是:自由博爱、自愿平等、相互尊重,也就是中国“天下主义”文化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但经济学不赞成“己所欲,施于人”!

ð 西方文明奉行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所奉行的是一种“天下主义”文化,这两种文化在历史上遭遇的结果,肯定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胜;但其取胜的前提是由于天下主义者的存在,如果大家都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结果肯定是各有胜负,这样大家都自然陷于“囚徒困境”而两败俱伤,最终会导致“同归于尽”的悲惨结局。

ð 以个人主义为逻辑基础的西方市场经济社会,内在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善德性,但其基本前提条件是:要通过系统外部资源来缓解协调个人在公共领域的对立冲突。这种社会伦理关系的维持以民族国家为范围,在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个人主义原则倡导自由博爱、自愿平等,要求政府对个人基本人权的有效保护;但是一旦出了民族国家的边界,反对暴力强权的个人主义原则就异化为“恃强凌弱”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殖民主义时代,社会达尔文主义表现为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在后殖民主义的当代,其具体形态则表现为市场扩张和赤字财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和代际关系来维持。

ð 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和人类终极意义上,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原则。在此文化主导下,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行径以及外部掠夺性的市场竞争博弈行为,与其在民族国家范围内所标榜的“自由、博爱、平等”人权民主原则是内在矛盾的,在方向上往往也是背道而驰的。在全球化的未来,人类如果再执迷不悟地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文化,世界将最终会陷于可怕的囚徒困境乃至走向毁灭的大劫难。

ð 要“为万世开太平”,唯一的出路是倡导“和为贵”的天下主义文化,在民族文化、东西方文明交往中,要坚决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丢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反击“己所欲,施于人”的殖民主义霸道作风。

君不见近年来,由美国布什政府主导的“反恐”运动,其结果是越来越恐怖,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原因何在?其根源其实就在于从基本文化理念上把事情给彻底弄错了。可以说,这都是西方一贯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惹的祸,是西方人因为“强大”而太“自信”造成的难堪局面,是美国霸权“忘乎所以”、盛极生悲的结果。这样的现实,从反面证明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之错、之短、之局限性,而天下主义文化之对、之长、之终极性。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其实,这种错误是一般“做人”准则上的根本性错误,是一味被私念物欲所支配,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一味竞争趋利的必然结局。要走出死胡同,唯一的出路是“爱”,是“把人当人”,是“推己及人”、是拥有“天下主义”的胸怀!对于所有组织管理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