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办学自主权:需要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大学办学自主权:需要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徐晓

126日上午,温总理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会谈,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温家宝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20100202  新华网 《温家宝: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功利化“要命” 》)

http://news.sina.com.cn/c/2010-02-02/002719593576.shtml

 

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这是一国总理的声音,也是一国有识之士共同的声音。温总理的话发人深思,而且他已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声音,前不久,温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说:“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

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这句话有玄机,说明当下的大学教育还不是或不全是懂教育的人在办。大学行政化,行政衙门化,官员一大筐,教授只不过是一个职称而已。没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甚至没有独立的见解,人云亦云,上行下效;博士数量、论文数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水分太多,含金量太少,关起门自娱自乐可以,拿出去只会贻笑大方。

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意味着大学必须要有用人自主权。何谓大学?“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指出了大师对大学的重要性。“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为王国维先生纪念碑所撰写的铭文中,对大师的精神品格作出了如是概括。

大学首先应该是学术传授、学术研究和学术争论的场所,没有顶级学术观点的代表人物,没有正常的学术争论,没有公平的学术观点交流,就不可能有独立思考和独特灵魂,就不能把握科学的精神和精髓。培养出的学生就只能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根本无法解决现实世界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所以,才会有钱学森的惊世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明知故问,他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钱老自己的回答是:“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上个世纪30年代钱老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也就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体现,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近日接受《财经》访问时表示,大学要完全独立于社会,独立于政治不可能,但绝对不能依附。失去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大学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失去了其作为“精神灯塔”的意义。它同样昭示着一个事实:有办学自主权的大学才能有它的灵魂。

关键是,谁都知道“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但是,当下的中国大学几乎都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谁都愿意进行改革,但改变的步伐始终是徘徊不前。一个例证是,10年前的《高等教育法》早已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学校拥有7项办学自主权,包括制定招生方案、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但10年过去了,上述办学自主权,基本上都没有落实。

它说明了,大学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社会有的弊病,大学一点也不会少;其他行业改革的阻力,大学同样也会有。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它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法律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协调,需要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但大学必须要有办学自主权,把校园从衙门和官僚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它回归到“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乐土,回归成教授自主治校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

跨出这一步是很艰难的,形形色色的利益获得者不会轻易退出自己的舞台。但上有国家总理的呐喊助威,下有亿万强国民众的推波助澜,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实施是可以稳步推进的。一个利好的消息是:历来追求学术卓越的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这也可以看作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一个开创性实践。在此背景下,温总理期盼的“中国一定能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会实现!

 

2010-2-3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