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路上读许倬云


  
  去宜昌的路上,读完了《许倬云谈话录》。许倬云两年前的《问学记》文采斐然,又点缀着思想火花,读了受益匪浅。书店里,翻看刚出的《许倬云谈话录》,觉得不少内容在《问学记》里均有涉及,正欲放下,发现撰写者是李怀宇,便买了下了。我信赖李怀宇的史家笔法。展读之后,果然另有收获。

  大雾封了高速,入口处百车纠集,我和老赵苦中作乐,想到我的专业羽毛球包在后备箱,便挥拍上阵,打得热火朝天。来的时候,在高速服务区也挥了了几拍,让周围大卡车司机们看得饶有兴致。

  《许倬云谈话录》里的一些观点,尤其是关于抗战部分,较为大胆,虽然非主流观点时有所闻,公然出版物上的白纸黑字,毕竟少见,不知是怎么过的审查,对广西师大出版社肃然起劲。

  许倬云说,“蒋介石的部队在江西打了胜仗,日本人就搞出是非,部队赶快调到北边,让江西喘口气。”这种观点,其实已经被普遍认可了,即,红军籍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保存了实力,不然早就被剿灭殆尽。他还说了一句,“抗战期间,傅作义的军队孤身苦守在陕北和内蒙古,挡住了日本人,保护了陕北。”著名的百团大战,是八路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日本的大规模抗战。毛泽东却对彭德怀不满,认为暴露并消耗了今后在内战夺取政权的实力。

  关于长征:“贵州的军阀不要蒋介石进来,帮红军走,四川军阀给红军枪粮,一路放行。这一路两万五千里,其实没打几场硬仗。”我们小时候的心目中,红军骁勇善战,飞夺泸定桥什么的。看来另有说法。

  关于内战,说了句,“这仗没法打,共产党输了就谈判,一赢就不谈判。”1946年2月政治协商,周恩来等提出议案,要求党退出军队,党退出学校。我读了,掩卷叹息。几十年过去了,换了政权,情形却别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