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1年,穀水与洛水同时涨水,威胁到周王宮的安全,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据《逸周书·太子晋》记载,时“太子晋行年十五”,师旷朝见,太子晋说他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姬晋妻郡国公主杨氏夫人,长子宗寿,次子宗敬。宗敬官拜司徒,见周室衰微,顿生退意,请老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
王宗敬妻单氏,生子谦。宗敬逝世,葬于晋阳城北。王谦娶上官氏为妻,生子戬,幼子羿。戬妻范氏,生子明德。明德妻朱氏,生子睿。睿妻吴氏,有子元富、元寿。元寿妻宇文氏,生子错,官居魏国上将军。王错妻闵氏,生子贡,亦有幼子鬼谷子。贡妻贺氏,生子渝。渝妻吴氏,生子息。息妻尹氏,生子恢。恢妻郑氏,生子圆。圆妻江氏,生子颐。颐妻司氏,生子翦。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人,娶妻吕氏,生子贲。贲字典武,妻孙氏,生子离。公元前225年,王贲破楚后,率军迅速北上灭魏。骁将李信攻楚大败,秦王政亲往频阳拜请王翦。灭楚后,王翦率军南征百越,平定江南。公元前221年,王贲统率大军攻入齐都,秦统一中国。
王离妻张氏,长子元,次子威。秦末农民起义,王翦、王贲父子逝世,武城侯王离为避乱,率二子隐退琅琊。随着生生息息不断地繁衍,这支王姓子孙在全世界各地不断开花结果,尊王威为太原王氏始祖,王元为琅邪王氏始祖。
王威生子陵,陵生子贺,贺生子尊,尊生子吉,吉生子骏,骏生子褒,褒生子凤,凤生子景,景生子充,充生子仁,仁生子虔,虔生子泽,泽生子昶,昶生字湛,湛生子承,承生子述,述生子坦之,坦之生子怡,怡生子恭,恭生子颁,颁生子颜德,颜德生子通,通生子福时,福时生子甬,甬生子翰,翰生子维,维生子忠嗣,忠生子谝,谝生子景肃,景肃生子政,政生子仲舒,仲舒生子初,初生子言。
王言是唐末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令,娶妻姚氏,生子彻,始定居于山东大名府莘县,后以子孙贵,追赠许国公。公元923年,五代后唐同光元年,王彻高榜中头名状元,后被追赠为鲁国公,妻田氏,赠泰国夫人。王彻之子王祜,字景叔,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
王祜曾亲手在庭中栽种三棵槐树,说:“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果被言中,次子王旦成为一代名相,是千古相传清官包拯的恩师,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于是,三槐王氏得以美名传天下,后世子孙亦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祜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诗曰:“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这一著名殿堂早已荡然无存。蒙元南下,王旦关于家谱六十年一修遗训,非但无法落实。反而蒙古兵的铁蹄卷来,不仅新谱无法续修,连旧谱也丢失殆尽。光阴似箭、日月荏冉,直至明朝建立,一些三槐王氏后裔重登仕途,谱牒续修才被重视起来。然而,此前形成的空白更兼后世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关于三槐王氏传承的详细记载,难以弥补。
王祜裔孙王永承,曾于南宋末年于今江西任要职,后辞官退隐。王永承的后代子孙王达臣,字伯亮,最早定居江西省永修县流坽王村。达臣生子德新,德新生子景诚,景诚生子忠。忠生五子,长子子海,生九川、九万、九霄、九皋四子,他们的后世子孙绝大部分世居流坽王村;次子子源,迁往大湾;四子子江别居,五子字清迁往王塘。王忠三子子澄,生子士福,迁往中房。士福生子天乾,天乾生子道宗,道宗生子开宜,开宜生子景春。
景春生子运托,运托长子洪印小名大禾,次子洪珍小名二禾,三子洪有小名三禾,四子洪军小名四禾。洪印生子文皇,文皇生四子啟风、啟调、啟雨、啟顺。洪有、洪军年已长成,但未娶亲生子亡故。王洪珍娶妻刘氏,生二子文义、文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房连遭五四、五五两年水灾,更兼又失火烧得片瓦无存,原居民全部迁空,惟有王洪珍举家回迁流坽。本文作者王剑东是王文义之子,太子姬晋八十六世孙,达臣十三世孙。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对户籍人口统计,王姓9288.1万人,占7.25%,暂居第一大姓。我国第二大姓李,有9207.4万人,占7.19%;第三位是张,有8750.2万人,占6.83%。总人口2000万以上的姓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人口多于1000万的姓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一百位的大姓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傅、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从人种遗传学角度来看,男性同胞具有Y染色体,可随同源姓变异、复制、甚至隔代遗传。
然而,以男性为本根姓不可避免要吸收配偶姓的染化,即王张结合的夫妻生育的子孙,会形成新的变异。因此,中华数万家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并且,往往一个大姓,象王、李、张、刘、陈等前一百位的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相同来源的姓人群,才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及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密码。所以,当我们经历过某些异样的时空,总会涌起某些异样的感觉,这或许是从父辈、祖辈与之渊源不熄祖辈、父辈那里传输到遗传密码的结果。
王姓源头众多,北海王氏、陈留王氏、东海王氏、高平王氏、京兆王氏、天水王氏、东平王氏、新蔡王氏、山阳王氏、中山王氏、章武王氏、东莱王氏、河东王氏、金城王氏、广汉王氏、长沙王氏、堂邑王、河南王氏等都较为知名。太原王氏和祖居琅邪临沂都乡南仁里今山东费县东的琅邪王氏,则出自于周灵王太子晋之后。琅琊王氏传至王导,举族南渡,因协助司马睿建国委以要职,是为金陵王氏。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王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号为乌衣巷世家。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更是将书法艺术推到更高境地。南北朝时期,王导六世孙王肃投靠北魏,因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并娶孝文帝之妹陈留长公主为妻。
北海、陈留,齐王田和之后,东海出自姬姓,高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后,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殷王子比干之后。秦灭六国,魏公子无忌的子孙逃至泰山,以王为姓。西汉时,泰山王姓被迁至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称京兆王氏。王贤是魏公子无忌玄孙,祖卑子,始姓王氏。卑子九世孙遵,东汉河南尹。遵生鲂,鲂生某,某生景,景生均。唐朝京兆王氏有十八人登进士科,三十多人登台省之位。唐玄宗年间,有三人曾任凤阁舍人,故京兆王氏之被称为凤阁王家。
北海王氏是虞舜后裔,以县分为三支,营陵王氏知名最早,剧县王氏影响最大,密县王氏家富于财。献帝初年,营陵王氏开基祖王修任高密令,有二子忠、仪,忠仕魏官至东莱太守,仪终身不事晋,以教授为业,门徒多达数千人,晋末不肯随宗亲渡江,迁于泰山郡为盗贼杀。东海王氏起于东汉王朗,徐州刺史陶谦举为秀才,受汉献帝赏识被任命为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先依附孙策,后投靠曹操。王朗的儿子王肃站在司马阵营与曹爽对峙,将女儿王元姬嫁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为妻,王元姬长子司马炎后来代魏成了晋武帝。
元城王氏出自虞舜之后,秦灭齐后,齐王室田氏后代被遣散。西汉初,田安来到平陵今山东东平,四世孙王贺得罪当地豪强终氏,为避祸迁居今河北大名县东。王贺孙女王政君连嫁两次未婚丧夫,十八岁时入宫当宫人,后与太子生下一子,取名刘骜。三年后,汉宣帝死,刘骜为太子,王政君成皇后,其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王禁死后,王政君哥哥王凤承袭爵位,侄子王莽建立新朝。王莽夺刘氏政权,文武百官多赐王姓,如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赐姓王。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内迁改姓王的非常多。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后姓王。王世充原本西域胡支氏,入主中原后冒姓王。唐代回纥阿布思族冒姓王者分布在古安东(辽宁东南)一带,后梁越王王锐是其后裔。北宋西夏国党项人、辽时耶律氏、金时女真人、元时蒙古人、满族完颜氏、清时满洲八旗,有不少改姓王,也有改姓张、陈、胡、江、李、毛、邓、习。
秦王政死,少子胡亥与赵高、李斯伪造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后夺取帝位,称二世皇帝。名将蒙骜由齐来秦,历仕秦四王死于秦王政七年,子蒙武从王翦灭楚。蒙武子蒙恬助王贲灭齐后,统领三十万大军攻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在赵高和李斯的极力推动下,蒙氏家族被秦二世诛杀。项羽攻入咸阳,杀秦王族宗室,未过数年,刘邦击杀项羽。
帝尧生子源明,被封于刘地,始得刘姓。源明生永河,永河生济安、济乐。济乐生岁纪,岁纪生正坤,正坤生长历,长历生德尧,德尧生仁宏,仁宏生廷光。廷光后裔文桢生辰禄,辰禄生任玉,任玉生添祯,添祯第九世孙廷声生元振,元振生胜海。胜海二十三代孙恩盛生仁号,仁号生昂,昂第三子邦即汉帝位,生肥、盈、如意、恒、恢、友、建、长八子。刘邦九世孙刘秀,字文叔,其父钦曾任南顿令,重新从王莽手上夺取政权,建立东汉王朝。
帝尧是帝喾的儿子,源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位于今河南省新郑一带的有熊国,是一个远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少典娶妻附宝,农历二月初二,他们的儿子降生在今黄陵县降龙峡,最初随父姓公孙,因生轩辕取名轩辕。轩辕打败神农氏炎帝部落,又率部消灭东夷蚩尤部落,统一中原,称黄帝。黄帝正妃是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子玄嚣、昌意。
玄嚣是商与周的先祖,生侨极,侨极生高辛,是为帝喾。昌意是有虞氏和夏的先祖,被封为诸侯,居住在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娶当地土著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下高阳,即颛顼。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传位于长子玄嚣。玄嚣死后传位给颛顼,颛顼死后复传位于帝喾,穷蝉、大业、鲧、称等都是颛顼的儿子。
黄帝因主要活动在姬水流域,以姬为姓,娶四妻,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仅姬、祁、任、己、姞姓有封国,祁姓有唐、杜、房等国,任姓有薛、铸、挚、畴等国,己姓有苏、温、顾、昆吾等国,姞姓有南燕、巢、密须诸国。姬姓以外小国除极少数在今山东与河南南部,大部分都在陕豫晋接壤区及太行山东麓。
帝喾娶四妻,生四子。仪生挚,陈锋氏女庆都生帝尧,有娀氏女简狄生契,炎帝族有邰氏女姜原生弃。帝喾死,长子挚继帝位,后让位给尧。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重华即舜。舜生活于虞山(今陕西南部),称虞舜,因居住在妫水之滨,以妫为姓。尧嫁二女娥皇与女英给舜,并让舜参与政事,帝尧死后,舜继位。
作家正平话中华姓源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