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散记


   

边城散记
藉以怀念沈从文先生

 

    一座边城,展现着秀美的湘西风采,充满了迷人的苗族风情。沱江穿城而过,吊脚楼旁的苗家少女赤足临江,大山脚下薄雾缭绕……岁月长河,在凤凰古城内一条条青石板街上静静地流淌。
    生长在凤凰的文学家沈从文先生,以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湘西的种种风情,同时也使边城凤凰得以为世人所熟悉。先生离去后,音容笑貌成为古城的回忆。他那充满浪漫与诗情的文字,将我们引至这迷人的古城。
    凤凰古城因为有穿城而过的沱江而显得更加美丽。沱江并不深,江底纤柔的水草,在缓缓的流水中舞动,似乎带着三分柔情。岸边垂柳甚多,树身倒影于水中,偶有小船划过时,水中“枝叶”便随着层层涟漪荡漾起来,那景致真是令人着迷。忽然间,先生的话出现在我脑海之中:“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初看这句话时似懂非懂,但当我真正见到群山环抱中那碧波绿水时,方明白先生话中涵义。一条不息的江流,流淌于山脚下、古城中,见证了江边多少动人的故事。山水的秀美加之淳朴的人情,无数美丽的故事在这里发生,而这美丽的故事又在先生的笔下生出无限的魅力。
    铺着青石板的小巷连接着一栋又一栋古宅。每座房屋上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有的木门已经发暗,有的门锁已经铜锈斑斑……在一个古旧的木板门边,我看见一群尽情玩耍的孩子,还有两只懒洋洋晒太阳的小猫。生活在这座小城里,每一刻、每一处都如此闲适。踏上吊脚楼,坐在窗边,看着雕有花纹的的木檐上滴滴水珠落在青石板上,这般难得的宁静和惬意叫人不舍得离去。
    凤凰古城的居民大多数是苗家人,他们把苗族饰品摆上街面出售,各种饰品琳琅满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妪静静地坐在虹桥底下,面前的小竹箩里摆满了自家打制的银饰。那是一堆泛着土黄色的银饰,上面的手工刻花粗糙却透着质朴。岁月在这些饰品表面划上了纵横的印记,宛如老人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充满沧桑。老人操着带有方言的普通话说,孙女刚考上大学,她想为孙女多筹一些学费,于是把自己从前戴过的银饰拿出来卖……
    沿着江水的流向,漫步在古城的沿江小道上。翠竹旁古老的水车正在慢悠悠地转动着,吊脚楼参差不齐地伫立在沱江两岸。潺潺的沱江水和着苗族姑娘动听的歌声,一起诉说着凤凰古城静谧而古雅的美。凤凰是这样的宁静与安详,我终于明白了先生何以如此依恋这座古城。
    城外,先生的墓地建得十分简单。从山脚到墓碑,86个石阶代表了先生86年的风雨历程。墓碑上,国画大师黄永玉悼念先生的悼词这样写道:“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如今,这位“士兵”早已魂归故里,静静地守望着他美丽的家乡,用他那优美的诗文,将这古城装饰的更美、更美……

刘涵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东方烟草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