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2010年银行放贷先扬后抑再紧


谢逸枫:2010年银行放贷先扬后抑再紧
银行一旦“断粮”“烂尾楼”或现高潮
  2010年1月天量信贷触发监管层警觉,代表着货币政策开始从紧。1月的“天量”信贷的苗头终于触动监管层神经。继央票利率上涨、准备金提高之后,监管层开始明确警告银行要控制信贷增长。2010年1月,截至上周五,国内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接近1.6万亿元。其实,这就是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博弈的结果,1月份的信贷高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考虑到已经动用了准备金工具,信贷控制的重点也重回行政手段,上半年加息可能性不大。
 
  由于2010年银行放贷按照月额放贷和工作日多及贷款人员增加,才出现部分银行透支超过月放贷额,导致今年1月放贷达到1.6万亿。目前全国银行紧缩预期增加,因此部分加速放贷。由于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对信贷已经形成巨大的惯性需求,以及可能的经济回升减速和资产价格回落,中国或将于四季度停止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
 
  因此,2010年2月份,工作人的减少,2月房贷额度会出现相对宽松局面,而购房者又可以继续投资或购买房产,需要贷款的,又可以到银行办理银行按揭业务和商业贷款。目前粤多家银行重启房贷放款,对于广州楼市的稳定发展和促进房地产投资具有作用,同时,消除了因其他城市大部分银行“断贷”所产生的恐慌,也打破了银行收紧放贷的猜测。2010年1月贷款1.6万亿再吹起加息风,也许加息或在下半年。
 
  2010年2月终于放贷了,并且结束了2010年1月信贷乱局迷离收官,停贷银行2月重开闸。2010年1月20日部分银行停止放贷,苦熬了10天的“停贷期”后,部分银行终于在新的一个月里等来了久违的贷款额度。2月1日深圳、成都的部分商业银行及各行总行近日已批出额度,允许从2月1日起开始对外发放贷款。1月信贷终于“收官”,但“乱象”仍在:有报道称,截至上周五,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已接近1.6万亿元;但另有消息称,截至1月28日新增信贷不足1.1万亿元。
 
  目前中央政策出台过度频繁和力度不断加大,楼市陷入“价涨量降”的现状。由于地方政府执行不到位和开发商存在不“配合”的现象,房价再次疯狂上涨,导致成交严重萎缩和购房者恐慌局面及楼市混乱的现象。因此,中国楼市再次出现“拐点”的警告。随着房价不断上涨,中央调控效果也是值得怀疑,说明中央对于房地产政策调控未到位,没能点到楼价的“死穴”上。所以,中央应该再出更加直接而有效果的政策,并且是多方面的相关政策配合,例如开征物业税,或是是未来几年之内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等政策。另外是收紧限外令和银行贷款及打击开发捂盘销售的现象,对楼市“多管”齐下,让楼市回归理性。
 
  其实,信贷投放‘前高后低’是银行放贷一贯的传统。央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迫使银行拼命抢先放贷,而企业因为担心加息会增加融资成本,也会储备一部分资金。银行在去年末已储存了充足的“弹药”,各商业银行年初大多不存在贷款增速超标或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可将上年末储存的贷款项目集中在年前投放。与新增贷款数额一样扑朔迷离的还有监管层的政策。近日更有媒体称,监管部门已要求商业银行按日上报信贷数据。因此,2月份央行不大可能采取进一步的调控措施。
 
  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这一创纪录的信贷规模保证了去年“保八”任务的完成,但也加剧了各界的通胀预期,以及对资产泡沫、对信贷质量的担忧。故此,去年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开始适度微调,市场的紧缩预期也逐渐增大,正是这种紧缩预期促使商业银行在年初尽早放贷。
 
  新年首周全国新增贷款即高达6000亿元。这一报复式反弹也引起了监管部门注意,2010年1月9日监管部门即对各个主要机构监管谈话。2010年1有12日,央行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对工行、光大、中信实施了差别准备金政策。
 
  2010年1月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召开会议,此前有媒体援引这次会议的文件称,日前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期限暂定3个月,如无效果则继续执行。因此,银行拼命放贷一方面是为了抢时点,为后来的经营留足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和监管部门博弈的过程,如果上半年用尽贷款额度,或将倒逼监管部门放开限额。
 
  媒介报道说,有经济学家认为,加息未必是最优选择,即便加息也在年中以后,而且可能仅仅一次。这主要是因为控制信贷,数量型工具和行政手段足够。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和信贷窗口指导仍将发挥主要作用,前者将加大回笼资金的力度,后者将侧重优化信贷结构和合理安排信贷节奏。年内视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和外汇占款情况,准备金率有可能继续调高0.5至1个百分点,但大幅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观察国内央票发行利率的走势也可以看出一季度加息可能不大。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期间,央行连续两周调升了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但在上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即停止了对一年期央票和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的拉升。分析师称,从历史经验看,一般是在央票发行利率超过可比存款利率时加息。现在央票发行利率持稳,表明加息步伐放缓,最早的加息时点可能也要到下半年美国加息后,甚至全年都可能不加息。

  考虑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私人投资回暖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以及去年新开工项目的后续资金需求较大等因素,货币政策不会大幅、迅速收紧。机构也认为,今年的贷款形势也未必如预期的那么紧张。有交通银行表示,货币政策由“松”到“紧”往往是个渐进的过程。预计今年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将放缓,但贷款增长不会大幅回落,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至8万亿。

  但是,野村证券则认为,今年的新增贷款总额要达到9.7万亿元,才能满足新建和在建项目的贷款需求。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中国的信贷热潮不会在2009年结束,2010年至2011年投资增长率还会比较强,信贷还有可能会继续增加。如果马上收紧放贷,可能去年的项目会造成坏账、烂尾工程。

  注:部分内容发表于报纸上,见2010年2月1日-4日的中国产经新闻报和每日新闻报及中国联合报,另外是信息时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