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我们中国发展的关键之年,外有危机之痛,内有转型之苦,但中国的发展仍然非常稳健。笔者从11月初的《中国经济金融的微妙变化》,到12月的《''变''—— 2009年中国的年度汉字》数篇文章,浓彩重墨给予颂扬,并认定2009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不仅仅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慢慢摆脱“韬光养晦”的战略思维,而且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的动力也在逐渐改变。也许,历史将验证当前“中国崛起”的言论,中华民族开始步入“国富民强”的历史阶段,正式走向“全民共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
2010年是新中国第二轮甲子年的开头之年,毋庸置疑,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头是非常漂亮的:新年的日本媒体,就已经哀叹中国将马上超过他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事实上,在去年在世界经济滑坡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有望继续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中国领导世界”的吹嘘日盛;“中国模式”的吹捧风行……如此种种,的确令人自豪,更使人沉醉。
然而,忽悠过后应冷静,晕醉醒来当反思。笔者在跨入2010年的门槛时,虽然心中不断澎湃着中华振兴的激情,脑海里却想起了东邻日本国在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奋发图强之举。并且惊奇地发现,日本从那时启程的全球崛起之旅,其开头与我们现在的振兴崛起惊人地相似:
全球背景:日本的崛起同样是伴随着一场全球经济危机。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引发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当时全世界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出现经济负增长;
崛起历程:日本人民在战后团结一心,国内政治稳定。同样是通过三十年艰苦奋斗,经济年均增速高达8%,国内的经济协调能力非常强大,使得日本经济连续超越无数欧洲列强;
发展模式:自强不息的大和民族,以谦卑的姿态师从欧美,努力学习,发展迅速。日本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将其出口产业打造成世界制造业的龙头,并且同样在长时间内都保持着外贸顺差;
表现形式: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疯狂地购买、兼并美国资产,动辄数十亿美元,将许多美国公司和建筑收归囊中。这和去年中国大胆出击,进行海外收购兼并何其相似;
国际舆论:当时的日本经济成长,让国际舆论的“日本威胁”论 甚嚣尘上;日本国内也开始吹嘘“领导亚洲”和“引领世界”。如此表现,同样出现在目前中国身上,外有国际舆论攻势,内有一班精英附和;
金融环境: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全球普遍看好日元升值,致使日元走势强劲,出口贸易大幅下滑。后来,日本政府不得不放松银根,刺激经济,结果股市大涨,楼市飙升……,同样的情况,正困扰着我们;
……
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复兴,看来,都有着美好故事的开头,且经济基础、起步条件、经济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国际舆论氛围、国人的民族自尊、东方思维方式……等等,两相对照,笔者不得不深思,在经济腾飞的时候,有着相同的开头,结局会相似吗?
上世纪日本的崛起,只高歌猛进了一、二十年,便因一纸“广场协议”而导致泡沫破裂、经济萎缩,使日本步入长达10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时期。有此前车之鉴,从目前我国所制订的扩增内需市场、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拓展海外能源市场……等等措施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虽然,目前中国与上世纪开始崛起的日本,有着同样的开头,但肯定不会在发展的道路上重蹈覆辙。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坎坷曲折。例如:
政府主导经济是我们顺利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一大经验,但走出困境的成功之路,并不能引领我们成功走上复兴之路。毕竟,政府干预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下,很容易误入歧途;
贫富悬殊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留下来的顽疾之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解决利益集团与民争利,怎样提升弱势群体的问题,是摆在执政党前面的最大难题,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国家前进道路上的沼泽;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热捧人民币升值,国内的不少专家、精英也在附和,并例举此时人民币升值的种种好处。然而,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必须慎之又慎。当年的日本,正是因为签署了让日元在两年内升值51%的“广场协议”,而由盛转衰的,这样的教训我们不得不防啊;
看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还有太多的歧路、沼泽、陷阱、悬崖……经过2009年的华丽转身,中国崛起之路还相当漫长。要跨入真正的世界强国行列,经济指标固然重要,但金融、科技、品牌,以及由文化、制度等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尤为必须;而社会和谐,全民共富,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尽管目前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开头很好,但在中国崛起的征程上,我们如果不能好好把握,就会获得当年日本同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