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打造不是“圈钱”的创业板?
看到新股破发的一幕幕,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我就在想,现在无论主板还是创业板真的不能简单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寻找新的平衡点了。因为那不是结症的根源。还是回归到企业的基本面吧。企业对当前的盈利不必忧心忡忡,应忧心的是持续盈利的能力以及价值创造的能力。党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说的也是这意思。企业融不到资金,一定是企业基因不完整,存在短板。当实际企业的投资价值严重偏离的客户价值时,才会造成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能不断趋近客户价值,才具有实际投资价值。实际投资价值或可等于客户价值。企业若能不断收集客户价值、满足客户价值、创造客户价值,就越是有力量,越是容易找到资金来发展自己!哪怕说这个企业只是每半年释出一点客户价值。每半年就可以跳一下,增值一次。对投资人来说。赶上一个,就等于买了一个GE。做创投的都知道,我们看中的是企业价值,指望从事的权益性投资带有实际的利润,作为股权投资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判断企业的价值,这是一门学问和功夫,不是简单的事情。最起码要建立一套使用的评价标准,还有坚持按标准办的定力。企业的作价总要有依据。对于没有历史财务的公司而言,主要依据企业特定战略、发展规划、外界环境变化等对企业未来绩效水平进行预测,包括企业的资本支出、市场规模、价格趋势、成本结构等。还要参照目标公司所处行业和同类公司的市场价值。对股权投资者来说,理解企业价值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净现金流的净现值;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内在价值加上购买者愿意支付的溢价。创业企业的成败是创业投资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因为人的有限理性,一方面环境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另一方面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创业投资的项目在技术上处于初创和研发期间,在产业周期上处于种子期,因此,不确定性和创业性相当大,一旦失败,损失惨重,这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可能发生的损失可视为一种交易成本或说风险成本。事实上,什么投资都有风险,创业投资当然也是有的,这种风险表现在项目选择和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风险控制主要通过管理和不断增值服务予以化解,而绝不是指望统计学上的什么“成三败七”的概率去化解。创业投资(venture inverstment)不是风险投资(risk investment)。“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不是赌徒,就是傻瓜。
一句“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是提醒中国投资者、企业领袖摸摸自己是不是真有驾驭价值的翅膀,还只是被经济向好的台风吹起来的猪。创业企业只有以各方价值增值为核心、以价值结构为导向才可能成为未来的大盘蓝筹。这些难以获得并难以替代的软基因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同时必将是中国经济获得超常规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投资者不可能完全走进上市公司,准确、及时地了解其运营环境、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导致上市公司创造的投资价值难以被充分发现。只有把企业经营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才会引发整个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所以,业界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回归到企业内在价值的创造这一本源,才是正途。目前民资流向方面存在几个利基:第一个利基就是资金给谁合适的问题。第二个利基就是民间资本给大家的是散乱、黑市不规范的感觉。!此外,中国创投相对于外资老牌VC成功案例不占优势。因此在品牌上营销很吃亏,这毕竟是一个讲究包装和策划的年代,尤其是人家毕竟是有所成就的,哪怕不大的一点点胭脂,在两面镜子的交替夸大中,也该造就了远超过现实的美丽。但要记住,客户价值点对了,不需要案例。客户案例罗列成篇,没有点对客户价值,在客户眼里都是假的。因此民间资本管理整合智力资本绕过经验主义,找到更为科学的投资机制,突破这些所谓的瓶颈。做企业需要品牌,做创投基金也是需要品牌的。在过去,国内创投机构大多只重视对项目的研究,产业的研究,关心投资项目的成功,希望于谋取一次性的暴利。认为有了成功案例就可以募集更多钱。长期忽视了投资机构的自身建设、以及战略、组织、管理能力、品牌的创新。这其实不是科学发展观。也是不可持续的。中国资本了解中国,知道在中国投资给谁能够赚到钱;中国资本必须向世界证明:中国的资本管理其实比外资管理还先进、还科学、还安全!中国投资者一定要坚信我们中国一样可以打造出让整个华尔街都能够兴奋的大盘蓝筹!事实上,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很多国家金融创新的重点开始强调创业金融制度的创新,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创业企业活动特点的创业金融之路,是解决中国创业金融抑制的当务之急。我们预测,未来的20年,将是中国本土创投和投行迅速发展的20年。创业板若能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集合社会资本为优质项目提供起步资本和软管理范式、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筹集更多资金。为什么不去筹备这样的创业板呢?目前许多有潜质的高科技等创业型公司大都是处于盈利能力尚未显现、甚至存在亏损的阶段。股票投资的本质在于未来业绩增长与公司成长性,缺乏有效的上市资源筛选功能,将不利于创业板市场孵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不能以现在效益看是否上市。企业忽略了未来赢利能力,去赚每年的1千万,小企业更没有精力做大了,上市就是集资做大价值的,不是分这1千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