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结构问题


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和大幅度地上涨的情况。也就是,个别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般是不能称为通货膨胀的。可见,被经济学家们称为通货膨胀的价格上涨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价格上涨的全面性;二是价格上涨的持续性;三是价格上涨的快速性。然而,怎样的价格上涨才算是全面、持续和快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判断标准及承受能力。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状况,人们的判断标准及承受能力可能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可能使退休老人辛苦一生的积蓄大大缩水,甚至化为乌有。也有人会因此而一夜爆富。价格的变动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的变动。然而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经济趋于复杂化,对价格水平上涨情况的恰当度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难以用一种价格指数全面反映价格上涨的情况,因此需要有不同的价格指数来体现不同方面的价格变动情况。目前一些主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投资品价格指数等。

导致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可能是非常复杂的。按货币主义经济理论的观点,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有着最为直接与密切的关系。正如弗里得曼(Friedman)指出:“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 (“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笔者认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能泛而谈之。首先有必要区分长期与短期情况。高的货币供给将导致高的价格上涨的结论主要适用于长期的情况。而在短期内,由于价格的刚性作用及预期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短期内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关系要表现得更复杂些。

多几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率,然而并未出现传统意义上的价格的全面、持续和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这与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度量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难发现,在一些局部领域中出现价格全面、持续和大幅度上涨的情况是存在的,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情况。这似乎表明,高的货币供给增长虽然没有对应价格水平的全面上涨,但可导致局部性的结构性上涨。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与快速的信贷规模增长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我国房地产的泡沫现象即是一种隐性通货膨胀的形式。也就是,通货膨胀存在着结构问题,而不能简单地以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来评判通货膨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