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关注了一下获得财政部招标的若干机构网站建设的预算,有三千多万的,有几百万的,有近百万的,有没写款项的。这一公布就立马引起了不少反响,人肉搜索的结果更是揭发出一些显然有猫腻嫌疑的东西。其实这仅仅是网站建设,要是把电站建设、电信基站建设、公路铁路站建设、公共汽车站建设等等在内的所有站点建设项目或者非站建设的财政项目公开透明的话,大概我们一下子就又有了更多去质疑的项目了。在我们参与的一些地方财政资助的项目成效评估中,各项目的实际成效与预期成效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如果再把所有公共预算资助项目的成效的独立评价结果予以公布,那么就有更多的项目值得去质疑了。如果我们把过去成效与现在有没机会得到项目的历史做个公布,看看是不是有真的优胜劣汰的机制,那么就会有另一堆值得质疑的项目了。
财政预算透明是不是政务公开的关键,不同的地方政府有不同的答复,广东的广州市、河南的焦作市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另外有些地方政府的回答则是否定的。实际上,不管我们说一千道一万,民主机制的关键之一是预算受到某种公众控制,如果预算是黑箱,其他的一系列说法就很难避免做秀之嫌。而在预算控制之中,透明化是个起码的操作机制,而需要透明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招标机会的透明公开,我们现在很多公共项目在小圈子里玩,本身一开始就决定了是不公平的,要是财政拿出一百万做招标广告,我可以说那些网站建设的预算能省下一大半;二是招标过程公开,包括谁是评标的,怎么评,用啥指标评的,都谁参与应标了,弄个视频直播也花不了多少钱;三是招标结果公开,让大家去验证与质疑;四是项目成效有相对独立的评价机制并把评价结果公开,比如有人回应说网站建设贵是有很多后期维护,那两三年跟踪评估好了,看你怎么维护的,需要多少成本,你拿了公共财政的钱就要受到公评;五是过去项目的评价表现要作为背景资料在后来再参与招标的时候公开。虽然这些透明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防范腐败猫腻的绝招,但是至少最显眼的那种问题就会有明显的减少。
反危机中行政权力风光无限,公共项目钱财滚滚,而恰在这个时候,对于公款乱花的质疑与愤慨隐藏下了更多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否则财税收入增加就会直接与腐败增加连接在一起了。公家的钱越多,就是从老百姓那移挪的越多,那么给老百姓的交代就应该更清晰,对掌握财务资源者的透明化监督就应更严格。
昨日场景:接受一奢侈品杂志的采访。主持花旗银行贵宾客户活动。
今日小诗
宴遇
仿旧的公馆,
大亨的遗迹,
我们频频端起酒杯,
开始一起臆想梅兰芳的绝窍。
跟着一厅贵人傻笑,
生旦净末丑的本色无人知道。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仔姜蒸鱼
嫩仔姜五六只,切成细碎片,以食盐、花椒、鲜辣椒末轻揉,腌放一小时。选择半斤大小黄鱼两条,在沸水中一穿而过(过水时间不超过十秒),中分两爿,腹侧搓细盐少许,垫仔姜片酌量,余下仔姜片覆于鱼表。放在已沸蒸屉中蒸十分中取出可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