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部新5系很简单,把新7系的引擎、变速箱、高科技装备拿来,放在一副新造型的5系车架里就可以了。
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现时豪华房车的各项顶级指标,已完全由德国车厂订立,一统天下。在传统的优良操控与安全性下,在电子设备经多年进化已趋稳定可靠下,其它举凡动力、豪华、安静、舒适、科技感、经济性,甚至品牌与历史积淀,几乎所有的都有了,要看现时造车的最高境界,看它们就行了。试完全新5系,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全新的5系,已经是如此全面,而且是相当顶级的全面,它引领着如今豪华房车以下几大设计潮流。第一,高效动力。最新的引擎技术的运用,缸内直喷与新型涡轮增压技术,排量更低,性能更强的同时经济性与排放更佳。第二,高科技设备。众多的电子设备操作愈来愈接近电脑,进化的新一代i-drive越来越好用,而众多有关安全的高科技装备则在不知不觉中帮你做了事。第三,优良操控。这一点更是宝马的传统,不用问,只要信,后轮随动转向系统亦凸显了技术上的优势。全新的5系,不仅顺应了以上这些趋势,还顺应用家,在保持操控优势之余,亦不忘本,出色的乘坐水准与车厢宁静度直逼旗舰。我可以肯定,未来此类房车的准则,新5系是个范例。
我明白,一个开始这样纲举目张会让读者听起来一头雾水,到底新5系有多厉害,有什么现在最好最新的汽车科技,其实我已在导语中做了一个比喻,而这也是现时行政级豪华房车的一个潮流指标,即所有设计与配备均向旗舰看齐。不过不管怎么说,无论新5系有什么样的新科技、新设备,最重要的还是它给驾驶席和乘客席上的人,带来什么东西,这才是最根本,也是买家需要知道的答案。在这里,以我的试车报告风格,我不会讲新5系有什么新技术、新装备,因为要介绍这些东西,就像我打印新5系的产品资料一样,竟打印了65页,足可订成一本书,而且会讲到你打瞌睡,所以我只讲它的行车表现。
不过在讲行车表现之前,我还要多一句嘴,我很高兴宝马终于不再沿用那个左右功能相同、上拨下摁的方向盘换挡拨片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左减右加式,两只手可以做相同但繁琐的事总不如两只手分工做不同但效率高的一件事来得更好,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当然,新5系最大的特点绝不是在这一点的改进上,虽然相比E60它的引擎与变速箱及电子设备都是大变化,但已有新7系在前,不能说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在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换代。
我们都看到宝马近年在新车种上的刻意求变,10年前X5的SAV,但那只是一个胆小的概念尝试。直到X6的出现,再到5GT这部全球首款PAS车型,宝马在新车种的突破有目共睹。这些虽有争议,但亦确是革命性的。而对于5系,这一具有历史与传统的车系,我认为革命有些不太明智,不能像开宗立派一样刻意求新,而是保持传统,所以今代5系在车身线上一改上代的激进恶相,设计风格上则是宝马风格的回归。它的设计师介绍,在设计之始,主旨便是新的5系是稳健的,是运动性与优雅的结合。我记住了这句话,之后的试车,新5系给我的感受,亦是这一句话。
测试的不是今后国产的加长版本,而是正常轴距的海外版,比现行国产5系Li更宽,轮距也更宽,车高也降底了13mm,轴距则是接近3米,为2968mm,但国产将进一步加长,因此未来国产新5系Li轴距相信比现款5系Li的3028mm还要长,总体接近D级豪华房车的标准。我曾在新5系后座上徬徨了许久,后座已经很宽敞舒适了,为什么中国人还要加长,这种恶俗的消费观连宝马也屈服了,这算是中国人的成就。
测试的型号是535i,此副引擎并非配备到135i及335i之上的那副直6双涡轮,而是与535i GT相同的双涡管单涡轮轮,是宝马首款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与Valvetronic可变气门管理系统于一身的引擎,可在1200~5000rpm区间始终提供400Nm的最大扭力,百公里加速仅需6秒,而油耗仅为8.5升/100公里。慢慢起跑,亦即只是轻微印下油门,让转速徘徊在1千多转,535i的反应只是风平浪静,纵然低扭已经足够饱满,但此时涡轮尚未唤醒,并没有一种破闸欲奔的力量,我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即使是调校得再好的涡轮引擎,都需要一个唤起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或长或短罢了。当转速上升至约2000转,引擎则显出一种狂性,扭力一下子涌出来,动力急剧飙升,而此时转速上升的速度极快。这时候,引擎声开始稍微明显,那是宝马直6典型的机械运作声调,沉实而有力。当转速达到5000转左右,最大扭力已发放完毕,扭力则渐渐回落,但并不觉得扭力严重下挫,引擎像坚守着原来的输出。
这便是宝马涡轮的引擎表现了,这样的扭力表现,在约1.6吨的负重之下,动力表现绝对从容。它不会有宝马NA的那种令人动容的线性反应与比例感,但仍旧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有份狂性在里面。在行驶途中突然放松油门,再突然踩油加速,扭力略为迟缓,一旦突破关口,力量又会再如泉涌。这个特点和740Li,或X6 50i 那种加速感是一样的,若是你踩得太狠,甚至还会听到轮胎轻轻地嘶叫一下,然后看到TCS灯闪动了一下。在我开过的同一级数的房车里,在相同情况下,大都给人很强烈的加速感,但相对而言都有所收敛,像宝马这种狂性,则较为少见。这感觉与涡轮引擎有关,与扭力带极宽阔有关,但亦与排挡逻辑有极大关系。
宝马的变速箱逻辑与反应向来是相当积极的,Kickdown时的降挡反应,或是降几个挡位,通过运算油门角度、行车状况和挡位,每能符合驾驶者的积极预想。而这副8前速变速箱,急加速时可以从8挡降至2挡。试用S模式,则是较D挡降一个挡位,转速增高一点,力量来得直接一点,不过由于有8个挡位,常用的3、4、5、6挡齿比又极密,S模式的效果反而不如往常的自动6前速来得明显。至于四种行车模式,老实说Sport及Sport+的加速力未见得Nomal与Comfort模式强多少,悬挂硬度的区别亦不算特别明显,倒是对应油门的Kickdown反应显得更敏锐与积极,稍踏油门便有可观的加速力,动力真空期亦大大缩短。在回答为什么采用8前速的问题时,厂方人员的回答亦相当简单,即运动感更强,平顺度与经济性更好,但我个人认为在这类不以竞技为目的民用车领域,后者的意义较前者更大一些。类似的奔驰7G-Tronic与Lexus的8前速,基本用意仍是平滑的转挡反应带来舒适的驾乘感受,平均的扭力分布带来灵敏的车身动态,取得一种近似CVT的滑溜运作感与经济性。至于运动性,或许我还不太习惯,跑赛道时过多的挡位变换让人手有些忙乱,而引擎的扭力带又宽阔,各挡间转速落差亦不大,红区时亦会自动帮你升挡,出弯时全油门加速Kickdown反应也快,姑且让它自动罢了。
说到新5系的操控,若我说它的操控性媲美3系或1系,你一定会质疑我,但新5系的操控感肯定是上佳的,虽然较上代车身更大,轴距更长,但车体更宽而扁,轮距也加宽了,再加上平衡的车身配重,走弯时的动态仍十分矫捷。头天的路试我曾在一片开阔的柏油路上做绕桩动作试一下它的操控感,甫扭方向,快速而清脆的车头转向反应,扎实而又清晰的路面回馈依旧是我们熟悉的宝马,但随之而来则有些怪怪的,车尾的循迹好像没有了那种要先抵抗路面应力再随动的迹象,而是一下子就跟了上来,顺着车头的轨迹好像在推着你再拐深一点,反打方向再拐,重心转移一刻车尾竟然亦没有什么滑动,而是又顺势推着车头再进深一点,我知道这是后轮随动转向装置在起作用,我所说的推着你拐深一点即是如此,这在一些窄弯中令转弯半径更小,收窄出弯的角度,亦能令过弯的动作更快。而在更高的速度领域,后轮则是以相同的角度与前轮联动,好处则是过高速弯角时令车身更稳定。
第二天在里斯本Estoril赛道试车,这套系统即在弯中显出大用,在速度不算很高的情况下,驾驶者对切弯的精准度能够轻松地把握,车头的指向亦能透过方向盘轻易而从容地修正,即便有的窄弯故意走大了一点,只要方向再拐深一点,便又如轨道车般再切进弯心,配备的DUNLOP
SP SPORT MAXX
GT轮胎也有很好的表现,抓着力相当稳妥,亦令人有更强的信心越开越快。之后加快车速,令我惊讶的一幕发生在7号弯,刹车点偏晚,入弯速度过快,切不进弯心,便索性不管三七二十一,方向往右一打便拐,但没想到新535i竟没有推头,车身顺着方向硬拐过去,虽有些吃力,但车架仍旧照单全收,沿着Apex左侧一点划过弯心。
新5系的操控能有这样的表现,源头当然是与平衡的车身配重有关,而后轮随动转向则是辅助的利器,当然,宝马操控好的原因,我认为仍是车架的基础,这代5系操控的精进,固然有新科技的加持,但更重要的,也是不轻易言传的,是它的车架刚度,前后平衡的车身重量分布,它的悬挂支撑力,转向反应,包括全新的双横向摆臂前悬挂,以上加起来,再加后轮转向技术,令新5系再度独占此级房车操控的头把交椅。
不过,新5系始终车体较大,操控优良但总不能只以操控来作卖点,这代的悬挂舒适度亦不似上代那种偏韧的调校,厂方是保持操控优势的同时亦增强了它较成熟、亲民的效果,对于乘坐舒适性的平衡亦是要将新5系打造得更全面的主因。所以,新5系有关操控的各个方面,都很自然,但总体更舒适豪华易驾,再延伸至有些狂性的引擎表现,这些与先前推出的奔驰E级顺滑优雅、行云流水是性格上的异同,仍是宝马的调味,我很喜欢这种有点顿挫再加点参与感的宝马调味,再加上回归的造型,真的是运动与优雅的结合。不过,我不会时常想着开它,我更喜欢开自然吸气引擎的1系或3系,5系则是成熟而豪华高级的行政房车同级指标。
有关新5系的,我说的只是这些,我关心的亦只是这些。其他的那些部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潮流进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