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币过年呼声高


    股市翻脸就像翻书一样快,被人们寄予厚望的3000点关口转眼间被攻陷,又转眼间被收复。

  市场对利好反应麻木,权重股一蹶不振,大盘股上市即破发……大盘的弱势显而易见,春节前的“红包”行情,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

  但2月3日,大盘突然上演“绝地反击战”,午前还一路跳水,跌幅达到2.8%,午后就一路上攻,并以2.36%的涨幅报收。

  大盘能否由此展开阶段性反弹?于是持股过年还是持币过年又变得微妙起来。

  《投资者报》采访的券商分析师、公募及私募基金经理多认为2月3日的反弹只是技术性的,并不意味着大盘将持续上涨。春节后,因政策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市场仍会延续调整态势。

  因此,机构人士给出的操作建议依旧是持币过年,当然对于那些善于选择个股、仓位本来就很低的投资者,可以适当抄底超跌板块。

  反弹难以持续

  事实上,早在2月2日《投资者报》对机构的采访中,就有人认为,节前股市如果出现急速下跌的情况,将会有反弹的机会。

  “尽管利空消息不断、市场做多意愿不强,但下跌幅度过大、速度过快的话,可能会引发技术性反弹,这是跌出来的本能反弹。”2月2日北京一位私募经理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此表示。

  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桂浩明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年前由于市场跌得太久,跌幅比较大,存在一波上涨机会。在他看来,大多数利空消息已经被释放和消化了,市场对加息等利空消息也有预期,这些不确定因素给股市的冲击正在减少。

  不过2月4日股市的百点大逆转,在机构投资者眼里,并不意味着能够持续。

  上述私募经理认为,股市持续反弹的逻辑——流动性和政策面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次反弹仍然是技术性,“说不定明天大盘就会跌下来。”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先明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市场情绪仍然处于悲观状态,很难在一次反弹中就重新转为乐观。另一方面,春节前通常是政策上的真空期,整个市场处于多空博弈阶段,外围市场的变化将会对中国股市造成影响,而近期美国股市并不稳定。

  “甚至还有可能,基金等机构会在反弹中趁机获利出逃。”李先明预测说:“节前的走势极有可能是在底部筑底徘徊。”

  受访的多数分析师都认为,在年前弱势的环境下,不仅抢“红包”困难,而且“红包”也不会很大。

  “目前,短中期均线系统均呈空头排列,对多方起着较大的压制作用,尤其是30日均线从去年11月开始就成为上涨的压力线。”桂浩明表示,“30日均线对应的点位大约在3200点附近,也就是说,大盘上涨的空间在200多点。”

  2700~2800点是底线

  2月1日,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陈祥生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春节前市场还会惯性下跌,目前说调整到底还为时过早。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在他看来有三个原因。第一,央行对信贷的态度仍是逐步收紧,加息等传闻随时可能打击市场,除非政策明确,稳定了预期,调整才会结束。“我猜测可能要到‘两会’时政策才会明确下来。”

  第二,目前处于经济数据发布前的观察期,支持市场好转的宏观基本面很难说好转。2月11日,也就是春节前的倒数第二个交易日,政府将发布工业品价格、消费价格数据。陈祥生说,到时候如果CPI低于市场上普遍预计的2.5%,将会大大缓解市场对通胀和政策的担忧,有利于股市的反弹;不过如果CPI偏高,则可能引发市场进一步的波动。但这两个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春节后,春节前还是处于不确定期。

  第三,从整个资金面来看,银行融资已经开始,其中中行通过可转债来融资、招行通过配股融资,而且市场IPO的速度一点没有减小,未来一定时间内资金面压力可想而知。

  在市场反弹出现后,2月4日,记者再次联系陈祥生,他告诉记者:“我不会改变我的看法,仍然认为市场会维持震荡调整的格局。未来的几个交易日还有可能跌到2700~2800点。”在他看来,尽管2月3日权重股普遍上涨,但成交量并未明显放大,尚不具备持续反弹的条件。

  上海汉华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陈炜军也对记者说,目前基金仍保持很高的仓位,近期虽然有所减仓,但量并不多,机构没有钱的话,大盘怎么会涨得动。从技术面上也可以看到,目前是缩量下跌,没有多少人愿意接盘。

  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尽管没有上述人士那么悲观,但也仅预测节前市场会呈现震荡的走势。

  “目前,股市没有系统性风险,但是支持股市上涨动力的两大因素——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却面临着不确定性。经济方面,一旦强劲增长,就面临政策退出的风险,如果发展得不好,又会引发市场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心;流动性方面,更不用说,逐步收紧信贷是很明确的事情。”该基金经理如此分析说。

  不过,上述受访者都判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并普遍预测大盘支撑位在2700点~2800点,这个位置是估值中枢。

  中期走势不乐观

  除了不看好春节前走势外,大部分机构对节后的中期走势也不乐观。

  “我把今年以来的调整定义为中期调整。”上述北京的私募经理说,“中期调整一般会持续两个月,因此在3月份大盘可能达到底部。”他透露,前几天私募圈的几个北京朋友交流,大家也都对节后市场比较悲观,仓位都很轻,他自己的仓位就在10%以下。

  之所以定义中期调整,他表示,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上证综指的头部重心一直在下移。

  他认为,节后没有什么权重板块可以让大盘摆脱调整的态势。尽管地产、金融等权重股最近有所企稳还进行了反攻,但在节后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基金的高仓位。“一旦这些权重股有所上涨,基金等机构就会趁机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去,这对股指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一点从权重股大量的卖单上就可以看出。”

  民族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一钉从技术面分析道,最近三个月,上证综指在3050点之上构筑出一个圆弧顶,3050点是其颈线位。由于构筑时间近三个月,有效破位后上述区域将成为日后中期反弹的顶部区域。1月26日,上证综指已经有效跌破3050点,意味着新一轮调整的帷幕已经拉开。

  徐一钉提到,日后股市要重返3050点~3350点,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充裕的流动性;二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强烈预期。但短期内,上述两个条件似乎很难同时出现。

  可能有人说,节后一个星期左右,全国“两会”就召开了。如果“两会”行情再现的话,节后的市场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但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不仅不认同所谓的“两会”行情,而且还认为今年的“两会”将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有关‘两会’热议的话题已经在市场上有反应,相关概念也被炒作一番,‘两会’时,这些股票反而会面临风险。”上述上海基金经理举例说,像地产行业,在“两会”上可能面临各方要求调控的压力,地产类股票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另一方面,地产行业继续受到压制,将会影响国内的固定投资,使整个经济伤筋动骨。

  “除了地产行业,‘两会’还可能对去年的4万亿投资效果进行评定,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声音。”上述基金经理补充道,在牛市中,市场更愿意选择利好消息,自动屏蔽利空,而弱势中,情况恰恰相反。

  但是他也承认,节后不排除一些短期上涨的机会。例如,来自股指期货推出带来的蓝筹行情;来自年报业绩增长的行情。

  纷纷建议持币过节

  由于机构人士认为春节后,市场仍会延续调整态势,所以节前投资者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持币过节。当然他们也建议投资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那些仓位重的投资者,当然是减仓持币过节了;但是对于那些仓位低的投资者,如果很擅长选股的话,可以适当加仓超跌的股票。”陈炜军说。

   陈炜军认为,虽然指数上仍会继续调整,但是个别超跌板块却已经见底。例如,地产行业,尽管“两会”时可能还会出现负面消息,但地产类股票在经过两个月的下跌后,已经到了相对底部,可以适当抄底。

  当然,也有私募建议投资者不必太关心指数的起伏,关键是选好具有稳定业绩增长前景的股票。

  上海尚雅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石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们看好3G板块,年前就已买入,现在仍然持有。而上海凯石投资总经理陈继武则看好垄断性门槛高的行业和个股。

  至于年初各机构投资者认可的消费板块,上述基金经理认为,在短期由于估值过高,不适合买进。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