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医号脉?


  如果说“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础观点又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就象问:《老子》属于唯心范畴还是唯物范畴?其实唯物与唯心划分是不对称的,更不是一对范畴。唯物远远地比唯心的范围外延大得多。二者实际上只有人本身才是唯物与唯心的天然统一。这种划分是远没有“阴”与“阳”之中性划分而覆盖一切事物先进科学。老子作为古代人,根本就未思考到唯物、唯心的问题。中医第一部著作《黄帝内经》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什么哲学观点导致中医产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解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同样,只有了解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因此,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促使中医学产生的理论要比促使西医学产生的理论高明。有道是:世界是物质的,也是发展的。

  事实上,中、西方学界普遍公认: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与毁灭。中国人把这种治疗思想归结为:调和与平衡,它的最高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化。也就是说中医学的着眼点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突出作用在于沟通物质肉体与人类精神乃至天体运行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如果这种思想下的医学可以治人病。那么这种思想下产生的金融学能不能拯救目前的金融危机?对每个家庭来说,只有就业,才能安定祥和。造成失业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工厂不景气造成的,本质上却是价值在流转过程中的“不通”所引发的价值结构不对称造成的。

  中医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痛就是由于不通畅、不和谐所致,而只有通,才能达到平衡与和谐。如何把不通变通?这取决于到底是以资为中心,还是真正以人为本?这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我理想中的中国金融应当是道物互补、人资结合、德配天地的“人文金融”。你看周易、针灸、中医都是中国真正的原创。他们都是具有以上气质。当下,西方人知道中国最多的,还只是对中国功夫、中国菜、中国茶、中国针灸等几个狭窄领域支离破碎的了解。而这些,从中医的角度上讲,也只是一条巨龙身上的一片鳞,从中华大局的角度上讲是不全面的。所以说,我们必须把整体的、系统而全面真实的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这是我们对世界文明负责任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们衡量四万亿资金是否用在刀刃上?是不能拿西方经济学标准来衡量的。医学,科学、经济学基本都一样。比如:以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医,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是这个标准就一定对吗?事实证明是错多对少;衡量是不是科学的标准,也不是说拿西方的那套东西来衡量。刻舟求剑的苦头,我们的先人体会的比我们还要细腻,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自诩比先人还聪慧。迷信西方同样也是没有出路的。《内经》认为:“凡病有标本,更有似标之本,似本之标。若不明辨阴阳逆从,指标为本,指本为标,指似标者为标,似本者为本,迷乱经常,倒施针药,医之罪也。”而西方经济学则类似于西医理论,主要是研究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各经济指标之间直接的相互关系,侧重治标。说到这里,我一直困扰一个问题:是关于温度的。温度,不仅决定了科学的方向,也决定了历史的趋向,更决定了我们的世界与生命的未来。为什么体温都在37℃左右?如果体温上升了5%,那是不是身体出问题的警讯?我们需要快去挂急诊?还是请中医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