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用“周期性强硬”突破中美关系“冲突-对峙-缓和-恢复”的周期律


中美两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中国领导人也多次讲: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因此在对美关系中我们倒是很守规矩,坚持““合作+融合”的对美交往模式,从不主动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但是美国却不怎么守规矩,暗中对中国采取““融合+对抗”的周期性的对华政策,弄得中国疲于应付,老是处于被动状态,在美国的掌控下,中美关系老是走不出“冲突-对峙-缓和-恢复”的关系周期律。在这个周期律中,并且美国总是受益者,中国总是受害者,如果不能走出这个周期律,对中国的战略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有学者建议中国要用“周期性强硬”来突破中美关系“冲突-对峙-缓和-恢复”的周期律。

对美“周期性强硬”会有效吗?这种策略的基础是什么?根据中美交往的经验:每当美国挑战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时候,只要中国敢于亮剑、敢于理直气壮地顶回去,美国都会主动缓和,中美关系反而会变得好起来。相反,如果中国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美国反而变得狂妄嚣张,得寸进尺。从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看,中国需要美国,美国同样也离不开中国,中美之间存在分歧,但也存在重大各自关切的共同利益。没有美国,中国很多事情不好办;没有中国,美国肯定也有很多事情办不了。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不同,中美两国在相当时期内既不会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也不会成为走向战场对面厮杀的敌人。中国有这种想法,美国也是。如果美国丝毫都不顾及中国反应硬要硬来,估计中国若真的反击,恐怕也够美国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关系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必将保持一种“合作-融合-对抗-再合作-再融合-再对抗-再合作-再融合”的方式,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斗争、有合作、也有融合,这符合中美双方的发展趋势,“表面和、内中斗、斗中有合、合中有斗、斗而不破、在斗争中发展”则必须是两国都要坚持的原则。这就是中国用“周期性强硬”来突破中美关系“冲突-对峙-缓和-恢复”的周期律的关系基础。

对美“周期性强硬”的策略该如何操作呢?笔者认为毛主席的那句“十六字”老话还是管用的,那就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犯人”从对美外交原则来说,中国应不主动触碰美国的核心利益,但是也不允许美国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双方都要对对方做出最核心、最重大的利益上的战略保证;从对美交往的议程设置上的轻重缓急来说,应该在经济、社会、文化层面上强调友好交流,和谐稳定,但在涉及国家安全、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方面不做让步并具有不惹事,不怕事的勇气和胆量;从对美关系阶段性、时间性发展进程角度来说,美国对我国友好时,我们也保持关系稳定,美国态度强硬时,我们也绝不示弱。从对美国国内政治形势和对反华势力的态度来说,对待友好合作我们欢迎,误解和偏见也可以理解,恶意恫吓和讹诈坚决回击。

正像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时说的那样:中国在过去很贫穷的时候,我们都始终保持铮铮铁骨,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崛起,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依然不能丢。我们不称霸,但有人要在我们面前指手画脚要充当我们的霸主,我们也必须坚持我们的原则,比如当有人触犯我们的核心利益的时候,当有人逼我们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比如当有人将不利中国的决议强加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回击。

中美两国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在国际上地位是平等的,中美两国都离不开对方,这是国际共识,中国也应该有这个认识,对美国就是要不亢不卑,该硬的时候必须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如果这样,针对美国的行动,适时调整自己的策略,用“周期性强硬”来反对美国炮制的中美关系“冲突-对峙-缓和-恢复”的周期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也一定能赢得国内人民的支持和国际上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