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圆桌——教委主任、教育厅厅长访谈”系列之五
2020年,江苏立争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人民网记者 林露 姜颖 本报记者 雷玲 解淑平
以人为本 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
重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据了解,您已经是第八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了,您认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与往次有何不同?
沈健:我认为历次人大会议都高度重视教育,但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总理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教育,尤其是对教育的一些论述,比如他提到了在新年的一些工作,教育、科技、人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石,必须要教育优先发展,没有一个一流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也就不会建设一流的强国。所以,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全面实施的发展战略当中,要优先发展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意义高远,认识深刻。从整个报告来讲,充满了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含义。
记者: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事业发展时,提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方面江苏有哪些举措?
沈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样好;第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得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均衡,这样可以部分遏制“择校热”,因为老百姓择校最主要的是选择师资水平。
所以,我们江苏在刚刚征求意见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建立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应当流动。”
记者:教师每6年就流动,是否有些频繁?是否会像一些校长所担心的那样,这种流动会使得优质学校的办学特色、质量水平逐步丧失,产生“削峰填谷”的后果?
沈健:我认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加大投入,是为了满足广大老百姓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哪怕在有限的财力下,也要努力往这方面推进。
为什么连续任教满6年的教师应当流动?我们是在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这样规定的。这样做,每所学校每年流动的教师不超过20%,这应该对一所学校的风格、特色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每年不到20%教师的流动,就使得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丧失,那就不是真正的特色或者值得坚持的特色。
建议给学前教育立法
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记者:您今年带到两会上的议案是什么?是什么促使您关注这些问题的?
沈健:这次我带来的议案是三个,主要是围绕学前教育的立法和城市化建设当中的小区建设必须配套、明确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的责任、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以及一个建议,关于外语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记者:请您重点谈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沈健: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最不被社会重视的一个阶段,相当数量的公办幼儿园已经被改制为民办幼儿园,政府为主的责任未能有效体现。
以江苏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民办幼儿园已占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而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良莠不齐,存在诸如资金匮乏,硬件设备参差不齐,卫生和安全隐患多、教学内容时髦化、成人化、小学化、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问题,出现了办学行为不规范、违背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等问题。由于政府责任的缺位,导致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不顺,难以建立健康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
我认为,学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将重视和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多年来,江苏对基础教育提出优质均衡发展,现在在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学前教育是江苏基础教育当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要在近5年和10年当中加快发展。
记者:对于目前学前教育的立法,您有什么建议?
沈健:今年,我将一份《学前教育法》立法草案附在了议案后面,建议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比例,并做到逐年增长。像现在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一样,设立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幼儿园收费要以不营利的原则制定标准,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也能接受学前教育。我还建议,公办幼儿园老师的工资福利按照当地小学教师的标准执行。
高考制度改革是必然
为考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
记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您觉得这很快能实现吗?
沈健:从我们的准备上来讲没有什么问题,条件、技术上都可行。最主要的是,人才培养包括考生自己都要完全从“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因为这从长远来讲,有利于激发基础教育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将全力、积极地做好准备。
记者:《规划纲要》中还谈到了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问题,说是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江苏省的教师待遇近些年来有哪些变化?
沈健:江苏省教师待遇是在逐步提高,因为我们江苏省的经济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快速地增长,就是在去年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一点就为我们教育的发展,为我们教师队伍收入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教师的收入在不断提高,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绩效工资以后,我们现在所有的106个县市区全部兑现,而且兑现以后,广大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我们也抓住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有利条件,希望能够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跟水平。我们希望教师提高水平以后,能够对我们教育的改革,特别是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基础人才。
记者:是否江苏省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基础上,有自己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能否请您介绍一下?
沈健: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稿。我们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二是要始终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三是要始终坚持提高教育质量;四是要始终坚持促进教育公平;五是要始终坚持扩大教育开放;六是要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江苏教育要在全国各省区、全省各行各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和创新型省份,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形成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现代教育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人人平等享受公共教育的资助政策新框架、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规范管理新体制。
今后3到5年,着力在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涉及面宽、影响深远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重点突破;要在提高教育普及水平上,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在优化教育结构上,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在增加教育投入上迈出重要步伐。
普及15年义务教育
五项举措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记者:据了解,江苏省目前已经实现了普及15年义务教育,这应该在全国都属于走在前列的,请您谈谈江苏为什么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
沈健:我们现在江苏省的教育,由于原来有很好的基础,又赶上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加之我们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目前我们省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9%。由于财政投入量大,江苏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已经达到99.9%,小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100%,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5%,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
记者:我们都知道,江苏省的素质教育一直抓得很好,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
沈健:江苏省针对江苏的省情,围绕基础教育,通过规范办学行为等,深入实施了素质教育的专项工作。
我们首先是以省政府的名义发了对一批不严格执行文件的规定,对严重违背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做法进行督导和检查、处理,以减轻青少年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这个工作初见成效。我最近听到来自于基层、教师、校长和社会的反映,认为从去年开始,特别是今年寒假,广大的中小学生反映过得是最轻松、愉快的寒假,这项工作我们要继续做下去。
下一步我们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第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包括合理配置优质教育的资源和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我经常去我们的106个县市区跑,也广泛的跟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进行座谈,我讲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但是你们身上的责任更重,工作的压力更大,为什么?你如何在有效的课堂内提高教学的效率,为了做到这一点,特别是适宜于学生素质教育有效实施,自己要学习提高,所以师资队伍是很重要的。
第二,深化教育改革。以前我长期在高校工作,主管全省教育工作后,我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教材做了系统的学习。我认为我们现在教学当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部分小学的教学内容,初中的下放给小学,高中的部分下放给初中,甚至于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下放给高中,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难减轻的。这次新课程的改革,指导思想是好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选择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但是在基层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因此你让学生去提高选择性,但是他为了考取大学,或者是考名牌大学,结果最后你让他提供选择的,家长的督促拼命给他扩大范围和内容,最后学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是不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你连自己的休息都难以保证的话,身体发展都受影响,怎么样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三,学校作为一个主体要联动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特别对江苏,人口密度比较大,城市化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尤其重要。
第四,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媒体,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个很好的教育发展的氛围。
链接
江苏教育亮点
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近年来,江苏省投入了上百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系列工程,为全省2100多所初中、5000多所小学全面消除了危房、更新了课桌凳、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和理化生和科学实验室、装备了图书、音体美器材、改善了学生宿舍和食堂、为农村中小学配送教学优质教育资源光盘等,使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都具备了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条件。
农村教师队伍得到加强
江苏省基本建立了省、市、县、校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了一批教师教育基地,建立了江苏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海外进修培训制度,启动了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评选了正教授级的中小学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经济困难地区和农村中小学倾斜,让更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得到更快的成长和提高。在全省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81.4%、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9.5%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万名优秀大学生支教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措施,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队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为了切实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江苏省2005年调整了政策,专门发文把“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两为主”原则明确调整为“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强调了政府责任。几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80%在公办学校就读。现在无论是在公办学校就读还是在外来民工子女学校就读,都与当地孩子一样享受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
109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部达标
江苏省将残疾儿童入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列为义务教育最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全省义务教育实行免杂费和提供免费教科书之前,特教学校就已经实行了全部免费,不仅免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和作业本,还给学生伙食补助。近几年,全省109所特殊教育学校都达到了合格标准,全都配备了专用设备,每30万人口的县区都有一所合格特殊教育学校。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6%,同时正在向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延伸;
为40多万名留守儿童解决困难
近几年,江苏省一批中小学新建扩建了安全的宿舍和卫生的食堂,能够满足40多万名家庭无监护条件、距离学校较远、确需寄宿的留守少年儿童的寄宿需要。同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建立“代理家长”的学校数达5580所,占接受留守儿童学校的比例接近100%。已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达3182所;全省基本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贫困生资助救济体系,省和地方财政对寄宿的贫困生按小学每年500元、初中每年750元的标准提供生活费补助,向1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
为20所民族学校投入2000多万元
江苏有20所民族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苏北农村。近几年来,省财政投入了2000多万元,帮助民族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使全省民族中小学已经成为当地同类学校中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