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畔朗读之声


                                                               郭雪波   作 

离开波恩的《德国之声》,沿高速路直奔杜塞尔多夫。

到达时已是下午五点多,离晚八点朗读会还有近三小时的休整时间。住进酒店后,我倒下就补睡,三四天的奔波,时差又没倒过来,身心颇有些疲惫。好在自带了烧水壶,在不提供开水的德国酒店还能煮普洱茶,可稍稍缓解这旅途疲劳。

杜塞尔多夫市是本次朗读之旅的最后一站,位于美丽的莱茵河畔,是德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地处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莱茵鲁尔经济区的中心位置。听说该市政府十分注重吸引中国企业前来发展,还专门成立了“中国事务中心”,全力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服务,真不愧是一座享有“欧洲办公桌”美誉的城市。

“SHUYAO TEEIOUNGE”直译为“书邀茶楼”,颇有文气。进入会场时,已有数十位德国听众和在德华人一边品茶一边等候朗读会开始。茶楼内气氛悠闲而轻松,放着舒缓的音乐,颇有休闲文化味道。我十分欣赏这种方式,可缓解作者和读者之间过于严肃认真的陌生关系,可拉近相互的距离。这里的活动,由“德中友好协会”主办,主持人是“德国之声”著名主持人沙沛雪女士(SABINE  PESCHEL),她是一位中国通, 会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任现场口译的是在德工作的职业翻译家苏晓琴女士, 德文朗读者是一位德国编剧兼话剧艺术家阿民-诺菲先生(ARMIN  NUFER)。

环境和气氛是轻松的,可话题不会轻松。秦文君已回国,就我一个中国作家应付场面,心里颇感压力。好在今晚活动的主持人是“德国之声”的名主持,掌控此类活动轻车熟路,不会让客人太拘谨的。朗读会准时开始,容纳六七十人的茶楼座无虚席,场面变得肃宁,人们一边静静地品饮着中国茶,一边开始聆听来自中国的作家朗读自己的作品。

我在朗读前说了两句开场白:“感谢大家拿出宝贵时间,来听我这位来自遥远的东方中国的一位作家朗读自己作品。友好、和善、交流沟通,是中德两国人民之间永远的友谊桥梁。下边我朗诵自己一篇小说的部分片段。”

在下边的一阵友善笑声和掌声中,我开始朗诵。

中德文朗读后,主持人沙沛雪开始提问,她一咕脑儿提出了两三个问题。

她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著名作家王蒙为何说‘需要郭雪波’?”

我稍加思索后说:“这问题应问王蒙先生。这句话是王蒙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我第一本小说集作序文的题名,也许是因为我当时国内比较早的写人与自然人与沙漠人与动物有关的所谓生态小说的缘故吧。”

主持人接着问:你如何看待《狼图腾》这部小说?

这回我不加思索便答:“首先声明两点,一:做为一名蒙古族作家我首先声明,狼并不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人早先信萨满教崇拜长生天崇拜万物自然,从历史到现在没有任何文字史料记载说明狼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人并不崇拜狼,这是个“伪命题”;二:《狼图腾》其实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他宣扬的一些思想我并不十分赞同,如比喻蒙古人狼一样“血性”之类,近几百年崇信佛教喇嘛教之后蒙古人现在很善良,很温柔。”

听了这番话,主持人沙沛雪赶紧笑了起来,下边也一片笑声,提问随之转给了在场听众。话题转到文学中的人与自然主题,以及当今工业化现代化快速经济发展、给地球给人类带来的生态灾难等热门话题上。秦文君的中文作品,由翻译苏晓琴代为朗读。

朗读会超时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后,在我应听众要求唱了一首蒙古民歌的优扬歌声中结束。同时,我的这次做为“法兰克富书展”先期热身的德国朗读之旅,也就此结束。

几天下来,这趟活动给我留下的最深感触就是,在德国社会风行的作家朗读风气。他们这一文化传统——即作家与民众直接对话、介绍作品、讨论问题的好风气,值得咱们学习和借鉴。国内所谓的“朗读”,只是些晚会舞台上演员们摇头晃脑地表演,并非作家自己的朗读,不是作家与读者的直接沟通。如果国内也能兴起这种风气,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低俗文化潮流是个很好的抵御和引导,会送去一股凉爽的风,有助于构建健康而高雅的社会风气。

活动结束后,德国朋友白欧麦博士(北莱茵邦投资促进署东南亚处处长),还有性情开朗的翻译苏晓琴女士,陪我们夜逛杜塞尔多夫老城,在一家名叫“钥匙五”小音乐酒馆痛饮了两个小时该店自酿啤酒。“钥匙五”,多有趣的名字,在北京南京生活过几年的老白用流利的中语解释,酒是人生的钥匙,周末五可启用。该店还挂有一条座右铭:酗酒很糟糕,但口渴更糟糕,鱼才喝水!哈哈,我朗然大笑,说到我心坎上了。为了不增加“鱼”的队伍,我们四人一边听着四人小乐队古朴醉人的德意志民歌,一边敞开怀痛饮起来,情到兴处老白和我,还有激情的苏晓琴端着黑啤酒扭舞了一阵。

离开“钥匙五”时已深夜一点多,趁着酒兴,我们又散步走到美丽的莱茵河岸,欣赏这条闻名于世的被德国人称之为父亲之河的夜景。宽敞而黑幽幽的河水,在我们脚下静静地流淌,河上行驶的游船灯火与附近高楼霓红光映照着它朦朦胧胧倩影,如梦如幻美妙无比。啊,缓缓流动的河水,带走了历史,可留下了多少辉煌的记忆!此时,我油然想起被这条河哺育的那多伟人名人作家思想家——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涅、席勒、歌德、罗曼罗兰-----

记得承志兄在他的《北方的河》里说过吧:一条河是一个民族的记亿。

此言极真理。

第二天(529日),从杜塞尔多夫乘高铁到达法兰克福住一夜,于530日晚八点从法兰克夫飞回中国,于31日中午12点到达北京,我顺利结束了这次的德国朗读之旅。虽然行旅匆忙而辛苦,但为中德友谊之花洒汗浇水,向西方宣传推介中国文化,为这次2009年法兰克夫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做出了自己微薄贡献,颇感欣慰。

                                        于北京金沙斋

200965日初稿

2010315日改稿。

 

   

 

 欣赏下边几张照片:

 

朗读

劝架

喝多了

钥匙五组合

莱茵河畔三个醉汉


离别狂笑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