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部队》是美国的“样板戏”


《拆弹部队》是美国的“样板戏”

    许石林

 

中国的女导演们心里热乎乎的——因为今年的奥斯卡电影奖是一个女人打败了一个男人,这个女人用自己的电影打败了自己前夫的电影。这个前夫不是一般的前夫,是一个二十年来最牛的前夫和导演——他是几个名女人的前夫,还是几部在世界上既叫好又卖钱的电影大片的导演、一个电影史上注定会冠以“疯子天才”谥号的导演卡梅隆。女导演们心里热乎乎的,是因为女人打败了男人,女导演打败了男导演,根据当今世界女人尤其是女导演者们的权力意识和女权意识,女人要想在男性社会取得成就,就差不多要比男人还男人才能打败男人,通俗地比喻:女人想在男性社会取得成功,当个母老虎是不够的,最好能成为公老虎。所以,女导演成功,不容易啊!

然而,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真是以《拆弹部队》打败了前夫卡梅隆的《阿凡达》吗?如果让观众投票,即以票房论成败评奖的话,未必。看了《拆弹部队》,的确因为其平实地表现了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儿,比较符合我的浅薄观影需求。仿佛被这个女导演带到中东的某个地区,埋伏在地下工事里,窥视这块悲惨的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慢慢地,开始同情起那些外来的军队即美国军队。就是说,对这个到别人的国土上找石油的军队产生了好感,并且不断地增加这种好感。我感到他们就是在阿富汗或伊拉克的上甘岭上的几个顽强的战士,只不过他们的山洞是钢铁做成的移动山洞。我得承认我喜欢看这部电影胜过看《阿凡达》,看《阿凡达》因为入场时影院的服务员训斥似地教育我:这个眼镜要拿好,损坏的话要赔700元,刚才已经有人赔了一个!我感到我为看一个破电影弄得连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了。这其实也没什么,已经习惯没尊严了。问题是看着看着,我竟然睡着了,不仅仅因为电影,是因为自己劳累加上戴那种眼镜看电影很头晕,很快就睡着了,不断被旁边朋友用类似铁砂掌戳着我的肋骨,才凑合着看完,歪着身子捂着肋骨回家的。但是故事大概看明白了,地球人即美国人——我觉得美国人认为自己就是地球人,不是吗?地球人把自己的资源消耗完了,依仗科技和武器到外星球抢夺资源,经过一番争斗,在地球人的叛徒的帮助下,外星球人——那些依然遵守着地球人曾经遵守过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外星球人,最终打败了地球人。中间有些不靠谱的科技加上杂技加上中国的大晚会、开幕式和印象实景的一些手法,共同组合成一个热闹的影像大包袱,连中国观众都给轰懵了,更别说那些见识短浅的外国观众——外国观众对那种大场面的确很少见识。比如见多识广的中国观众就一下子联想到了《阿凡达》是在影射中国的强拆,这是外国观众吃药帮助做梦都无法想像得到的。

其实卡梅隆特别塑造的那个人类的叛徒即美国人的叛徒就是对美国价值的批判——卡梅隆自己谈《阿凡达》的思想,是这样说的:科幻电影是个好东西,你要是直接评论伊拉克战争或美国在中东的帝国主义,在这个国家你会惹恼很多人。但是你在科幻电影里用隐喻的方法说这个事,人们被故事带了进去,知道看完了才意识到他们站在了伊拉克一边。(见《江晓原:反人类、反科学的〈阿凡达〉》

这就对好理解了:卡梅隆通过科技电影《阿凡达》反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也即反对美国石油大亨的利益,所以尽管很好看,尽管票房很好,但是注定不会获得体现美国价值的奥斯卡的嘉奖。利用科技电影反对国家政策,是卡梅隆的发明。而他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以《拆弹部队》赞美美军的中东行为,无疑符合美国的“主旋律”,即政治正确。

《拆弹部队》因为“政治正确”获奥斯卡奖,成为美国的又一个“样板戏”——女导演们琢磨凯瑟琳·毕格罗之所以成功,要首先理解这个、分享这一点。否则就是派你们一个一个轮流给卡梅隆当前妻、或者打包一块儿给卡梅隆当前妻也没有用。

 

 

                                                              2010320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