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 满怀信心 迎接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


最近和一些2010年应届毕业生和毕业生家长接触发现这一届考生与往届考生在心理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他们交谈过程中有两种情绪值得关注。

一是首批进入新课改三年,首次进入课改后的高考,做为“新战场的新战士”,不知是福是祸?不知是机会还是挑战?不知是好还是不好?

二是心里总是踏实不下来,“第一次新高考”会是什么样?有的考生跟我说:只有见到试题,心才能放下来。

不止是应届生、应届生家长,往届生说:复读一年,心里总是不踏实!“第一次新高考”复读生是不是会吃亏?个别高三老师也有这种担心,希望高考试卷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面对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考生及考生家长产生上述的想法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认识必须得到矫正,有些心理负担必须得到调整,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满怀信心,迎接高考。

首先要解决的是祸福论、吃亏论,这个问题好解决,一是我们国家历来的改革都是强调稳定,这次高考也是一样,稳定是第一位的,不会大起大落;二是大家一起进入新课改、新高考,只要公平就没有也不可能产生是福是祸、是好是坏的问题。

其次是心里踏实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1、课改后的高考当然要体现课改精神,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为了保证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过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早在2007年的高考开始连续几年在高考试题中逐步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精神,这样就保证了2010年高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绝对不会发生大起大落的现象。

2、2009年年中,北京市对应届高三老师,也包括高一、高二任课教师进行了学科培训,2010年高考改革的目标、变化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2010年《考试说明》提前两个月下发,考生和高三教师对2010年的高考走向通过《考试说明》已经了解很清楚。

4、上学期期末试题各区县教研就严格按《考试说明》命制,一定意义上说,上学期期末试题比以往任何一年的信度都高,比任何一年都更贴近高考。

5、精华学校复读班参加了海淀区的期末考试,从成绩统计与海淀区各中学比较结果看一切正常,往届生、复读生一点也没吃亏,精粹班的优秀学生列海淀区前列,个别考生进入前三甲。如果说复读生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那么应届生更是没有问题。

高考是难度的考试,高考是速度的考试,高考也是心理品质的考试,考生参加高考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考生的才能就可以在考场上释放出来,考生智慧的火花就会在考场上不断的碰撞出来,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在考试过程中要学会不断的减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万万不能庸人自扰,不能在心理上搞加法。

做到了这一条,考生就具备了良好的催化剂,高考时考生的能量一定会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高考也一定会取得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