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庆将启动网络实名制叫好


  重庆将启动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是指将上网者的身份和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一个制度。

  据报道,2010年3月18日重庆市政法委召开学习贯彻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动员大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为构筑网络防控网络,警方将启动网络实名制,QQ群也将被纳入监管范围。重庆市政法委书记刘光磊称,目前,重庆市有600万网民,每2人就有一部手机,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必须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加强管理和引导。按照年初部署,重庆市警方将出台网络管理相关法规,明确网络运营企业和网民的责任,逐步启动网络实名制,构筑一张网络防控网,市民QQ群、微博客、手机短信等,都将被纳入警方监管范围。所谓网络实名制,是指将上网者的身份和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制度。

  又据报道,2009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从2009年5月1日起,发帖、写博、网游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杭州由此成为全国率先通过地方立法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城市。《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不得鼓动公众恶意评论他人、公开他人隐私或者通过暗示、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提供电子公告、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服务的,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核功能,并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上述服务的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等。

  日前,李毅中公开表示相关部门正研究实施网络实名制,这引发了网上的强烈争论。李毅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是第一要义,安全是第一责任,实行网络实名制是必然的发展方向。“网络实名制是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加强网络管理的措施。”

  重庆为加强监管力度要实行网络实名制,此乃是全国首举,消息一出广大网民反应强烈,甚至有网友戏称网络实名制将是一个“杯具”(“杯具”主观地表示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失败,或者是委婉地对别人表示某方面的不满,主要靠意会。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此举推动文明办网、上网。而事实上,重庆许多网吧从2009年开始就要凭身份证上网,重庆将启动网络实名制实际上已具有可操作性。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一方面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网络监督很有力量,近年来,网民投身政治变革、积极进言献策、暴光官场腐败、鞭鞑社会丑恶、致力社会文明和进步建设的努力,知识、信息业很有价值,而另一方面互联网也难管理,也出现网络暴力,网络犯罪,互联网出现一些乱象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匿名所为,很难控制,上网有“网德”,违法要追究,网上诚信和责任问题如用实名制容易解决。

  网络实名制并不是堵塞言路,而是规范网络环境,也不是限制言论自由,它强调言论要负责任,笔者上网较迟,从2006年开始写博客、上论坛发帖,都是用实名。价值中国网创建之初(2004年)就用实名制博客,价值中国网的文章及跟帖很多都有价值,网络环境较好,为网络实名制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不仅如此,价值中国网还推出通过实名验证,运行几年,价值中国网采用实名制是成功的。

  网络实名制,实际上依然可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和经济权益,网络既然成了社会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那么通过网络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也就应该服从整个社会活动秩序。打击网络淫秽色情和非法信息,众多经济活动,特别是经营和交易相关的网络服务,是须要实名制的,有些自建立开始就是实名制,这是诚信网络服务的基础保障。

  如何解决实名制和隐私保护,实名制和积极性保护等问题有时会成为矛盾,中国有自己特有的国情,比如网络服务方对用户个人信息,隐私信息的泄露和侵犯,实名制给经营个体带来成本升高等问题,这些需要政府在网络服务的更宏观、更基础的机制方面给与重点考虑,来克服实名制带来的“副作用”。互联网是疏导社会矛盾的有效的“排气阀”,成为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源自于网络发帖的匿名性和放大效应,这既能保护发帖人的安全,也可以避免石沉大海。互联网的管理,要做到有利于拓宽公民诉求渠道,有利于促进积极有效的网络监督,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这还需要做很多技术上、法律制度上的跟进。

重庆网络实名制新闻综述

歌手刘珊珊高调支持网络实名制(图)

  蔡律     2010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