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退市令”何以掌声寥寥?


政府限房价过快上涨“不行也得行”的声音犹在耳边,京城三大地王便在一日内生猛出世,其清一色的央企身份更是迅即引发舆情沸腾。然而,国资委的“退市令”却并没有得到公众的热烈呼应,相反还遭来不少质疑。大家何以如此“吝惜”掌声?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很无奈、很无力。两会期间,针对委员、代表以及坊间有关限制央企频频制造地王,推高地价、房价的提议,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现出很无奈,表示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只要没有违背法律,就没办法禁止。短短几天后迫于舆论压力下达的这个“退市令”,显得颇为勉强,约束力有多大,能否做到令行禁止,大家自然会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二是很温柔、很暧昧。对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不是勒令其停止房地产业务,而是“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要”而非“必须”,且没有也很难拿出明确的时间表,看上去很像是为平息舆论的应付“令”。而这些央企会不会听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退市令”会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更难让人乐观。
三是很模糊、很太极。这些被要求退出的78家央企,只不过是房地产领域的“散户”,随着调整重组的进行,势必让16家垄断“巨头”、“庄家”实力更强,更可能专注于在房地产市场呼风唤雨,进而制造出更多、更生猛的地王。而国资委在回应中并没有就央企“地王现象”,今后如何限制房地产价格狂飙以及央企如何发挥调控职能、有效平抑房地产价格做出明确表态,自然更让人担心和不安。
因而,要消除广大公众内心对央企地王频现的纠结,一个无关痛痒的“退市令”显然无济于事的,而必须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楼市政策走向和具体可感的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