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不够,明显是假话


    春节过后各路记者纷纷报道民工荒,中央电视台也加入这个行列,昨晚CCTV-2报道山东潍邡招聘现场进场企业650个,提供岗位3万多,到场人员4万,一浙江软件企业只收到两份简历,可见几乎到者有工干。

     真实的数据摆在那里,可我并不认为这就代表中国的民工不够,中国工作多得你随便挑。

 

     恰恰相反,我认为这里面隐藏着极大的风险。一个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员重要的就是要能从各种现象中解剖出事物的本质并抓住事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当前看上去存在的民工荒恰恰预示着中国因缺乏大量高素质工人而难以产业升级。

   问题一:工人不够,明显是假话

   金融海啸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记者们报道沿海金融海啸后工厂开始复工需要工人,那些回到内地的工人因为不愿意再次背井离乡去沿海拿和内地一样的工资,因为当地已经有企业可以让他们去干活。对此,我希望记者们深入挖掘一下。真是这样的吗?

   我这个坐在办公室的人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连门都不出就可以给算出来这是假。您想想若中国原有工厂为A,工人数量为B,A和B同方向变化;现在全国都招不到工人,很简单那就只因为A的数量多余B的数量才会有这个现象存在。这就意味着中国当前企业开工量远超金融海啸前。

   您相信吗?

   问题二:内地开工的粗加工型企业不会倒闭?

   沿海为什么不大幅度加薪水吸引内地民工,任何一个了解点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加薪水会增加成本,成本增加到企业无利润时企业主宁愿选择关门吃老本也不会雇佣工人。沿海这次受影响最大的企业是粗加工型企业,只有他们才需要大量民工。现在沿海企业不敢随意加工资去吸引这些民工,难道内地企业就敢?纵然民工因不背井离乡宁肯拿低一些的薪水也不愿到沿海,可这并不能解决内地企业的销路问题。要知道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要拿到沿海或国外去卖的。原材料和最终产品的运输成本会不会增加呢?

   这些企业能继续得下去吗?可别在一年内倒闭一大半!

   问题三:低端产业流到东南亚国家才是正确

   经济规律告诉人们,经济危机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调整,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你都必须得调整。上升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用地成本不再支撑中国继续做粗加工型产品,精明的企业主当然会将这些产业转到其他靠海的国家,用当地廉价劳动力生产后直接装船卖到世界各地,而不是搬迁到中国内陆。难道那些转移到东南亚去的韩国商人,台港商人是傻子?

   我这里并不是反对低端产业进入内陆地区,只是提醒那些大干快上的内地企业,小心大量招商引资的接纳沿海转移企业的后果是产品积压,企业倒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难道产业升级的结果是中国依然会生产出大量的同危机前一样的产品提供给全世界?难道全球金融海啸的结果是中国产业结构一点不发生变化?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来解剖一下民工荒背后体现什么

    一  80后和90后不愿意做民工

    先前在沿海打工的人以70后和60后为主,这些掌握一定技术民工们回到内地后有的学自己打工的那家老板一样自己办起工厂,不再做民工。不开工厂的人,若先前在沿海积累一定的金钱也可以回到内地在低廉的生活成本下享几年清福,因为他们已然40余岁,拿着在沿海打工十来年存下的十来万存款歇息一下。这些民工们更希望的是和他们一起回到内地的子女能够出去打工,可他们的后代是几乎没有受过生活的煎熬,他们又怎么愿意再如父辈一样苦打苦拼呢?宁愿做啃老族也不愿意再进工厂,再差也要做个小白领。

    看着韩剧长大的一代当然是想进写字楼,因为韩剧里面没有工厂生产流水线。

   二  金融海啸后的沿海需要的是大量知识分子而非大量民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不可能不与全世界经济互动。大陆沿海是断然不可能再走以前老路,这不是以任何人意愿为转移的,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正如历史车轮一般朝前滚进。

     不知记者同志们认识到这点没有?怎么就不在这方面去多挖掘一下,老是把眼光放在民工身上干什么?那些在沿海人才市场甚至在劳动力市场转悠的人,又有几个看上去像民工?发型,眼镜,再加上伸出来的那已经拿不动重物的手,你还要让他去做民工?

     我是70后,小学同学里面就我一人念大学,初中同学里面几个人念大学,高中由于是念的省级重点中学几乎全部念大学。那时一年全国也就几十万大学毕业生,现在高校扩招后今年630万大学毕业生。先不论素质高低,以前没考上大学的人为求生计会做民工;现在多了这么多大学生,就算你想让他做民工他也不会去;再有就是没念大学的又愿意做民工吗?虽是民工子女可咱们是独生,父母都在40来岁,家里不会等米下锅,宁愿呆在网吧玩“梦游”也不愿去工厂流汗水。

   三  沿海企业应该主动产业升级

    金融海啸已经预示着走老路是不可能的,必须得向高附加值迈进。若还想走老路就一定要找一个出海交通便利,有大量民工,政局还算稳定的国家。

    留在大陆沿海的企业就应该趁势转型,中国不正在大量制造大学生吗?先不管他们有没有能力,至少人家不愿意进工厂,他们愿意有空调吹,有写字楼坐。您想想,这不就是生产力吗?

    有人担忧沿海招不到民工,经济被内地赶上。我却认为沿海会趁势进步,流失的是民工,流入的是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宽阔的街道,快捷的地铁,星巴克,MALL都在吸引着他们涌入并打拼着扎下根来。北漂,沪漂,深漂,说明什么。

    难道不是?您自己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看看呀!

 

    结论:中国是必然会走产业升级的道路,无论官员们是主动引导还是被世界经济逼迫着转变,这都是历史的必然。升级后的产业不是需要大量的民工而是知识分子。所以今春的民工荒不是民工们待价而沽,而是该慌。赶紧给自己充电去吧,只要那些在寻找工作的毕业大军们一放下架子,您就没有活儿可干。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