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兵团战巫山
赵纯杰
车子行驶在去重庆巫山工地的山路上,已近黄昏,斑驳的树影从车窗前划过,层层山峰在暮霭中时隐时现,古人笔下的巫山就这样真实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遐想之间,车子已经到达了本次采访目的地:重庆巫山县骡坪镇龙河村奉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一下车,我被眼前情景惊呆了,在这个人烟稀少和贫瘠的山区里居然赫然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场所,白色的错落有致的钢板房,宽敞整洁的院落里的宣传栏、花池、篮球架布局得当,与周围零星散落的灰色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就是在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场所里驻守着一支有30多人、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团队。就是这个团队,在业主对质量要求非常高,隧道地形地质复杂,技术难度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在巫奉高速十几个标段的工程质量评比中多次夺得头彩。实现了在交管委质检站的10次检查中,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实现了在特长隧道施工中安全、质量“零”事故记录,多次受到了业主表彰,在数次评比中,多次勇夺第一。累计获得奖金150万余元。并于2010年1月8日4时36分大风口隧道进口右洞率先打到分界里程,领先出口900多米。他们就是中国铁建的王牌尖刀兵团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巫奉路A6标项目部。
背水一战的强者
2007年6月,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中标国家重点工程重庆巫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A6合同段。该合同段有双线隧道0.5座,路基275米,总计2·6公里,总投资1·28亿元。是杭州至兰州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渝宜路——“畅通重庆”的重要路段。它的建成对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当地的旅游开发,特别是对“三峡库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中标单位的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同样承担着巨大压力。如何啃下这个硬骨头,如何高效、按质按期的向业主交出满意的工程,公司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由年仅32岁的桥隧分公司副经理张心贤全面负责A6合同段工程任务。
大风口隧道地处巫山山谷底部,几公里范围内无一处平地,甚至连隧道的进洞平台都是大问题。业主提供长达八公里的施工便道也需要全面整治,专项电力设施还遥无定期,施工难度极大。其施工质量,安全、标准之高、之严是前所未有的。
项目领导班子针对问题迅速制定了应对方案,进行了量化分工。号称“三架马车”的项目经理张心贤、副经理丁冠军、项目总工赵二华正式开始运作。张心贤除了负责全面工作以外,具体负责和业主、总监办、设计、指挥部、电力公司、施工队伍的沟通协调;负责材料及运输的考察初定工作。丁冠军负责便道整治、项目建家、炸药库建设、电力架设,负责乡、村、沿线群众的协调,负责安全方案的拟定执行、人员安全培训工作;赵二华负责线路的复测、图纸审核、人员技术培训、施工方案拟定、施工场地布置建设,负责与监理驻地办、现场监理人员的沟通、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工作。
也许是老天有意考验一下这支年轻的队伍,项目部刚一安营扎寨,就遇上了45天连续降雨!项目基础建设一度被迫搁置,面对这些压力,项目部一班人不等不靠。张心贤既当指挥员,运筹帷幄,又当战斗员,挥汗现场,通过各种渠道和地方建立关系,他们顶风冒雨,苦口婆心,夜以继日连轴转,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施之以民、政策攻心,“软”、“硬”兼施,终使金石。镇里主动为项目部担保了征地资金10多万元,老百姓也主动进行了线内搬迁。9月初,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场所矗立在巫山深处,10月底八公里施工便道全部整治完毕,施工用地、洞口平台全部完成。 11月初,全线唯一一家利用地方电力的线路架设安装完毕。他们以队伍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在全线打了一个漂亮的短平快,得到了业主和驻地监理的高度赞扬,既在业主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早开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07年11月16日,总监办下达开工令,巫奉路A6标段同时正式开工,工期30个月。12月8日,巫奉六标在全线6家隧道施工单位中率先进洞。
金融风暴袭来,国内材料涨价;随着奥运会的到来,批炸药增加了手续,一度停批;加上资金来源受阻……考验接踵而来,中间有两个多月,由于业主资金不到位未能拨付项目部一分钱,施工受到严重影响。但在“三架马车”的带领下,项目部的全体施工人员都无所畏惧,敢于迎难而上。资金周转困难,张心贤就自己带头向亲朋好友借款垫资。张经理一个人就通过朋友筹集了50多万元作为项目部的周转资金。在他的带动下,党员纷纷响应。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项目部的员工们知道后居然把自己的工资卡全部主动的交到了财务,而且这些钱没人要一分利息。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年轻、团结、奋进的优秀团体的领头人张心贤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从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施工班班长、保管员、技术员、工程部长、技术负责人、计划负责人、副经理等职务,各种奖励和荣誉写满他的简历。
巫奉路上场之初,远在福建高铁工地任工区副经理的他专程请假回洛阳照顾临产的妻子,沉浸在即将成为人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天内要面临人生的几大苦难与艰难的抉择!2008年6月1日凌晨妻子生产时大出血,身上7根管子,要住院一个月,急需家人照顾;6月3日从山东老家又传来父亲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人事不醒,病情危急!
6月4日他接到公司任命通知,出任奉高速公路A6合同段项目经理,6月13日必须赶到工地报道。进退两难之际,张心贤做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艰难抉择。吻别妻子和儿子,连夜踏上了重庆巫山工地。 在巫山的小道上面向老家的方向双膝跪倒,久久默念:“爹,儿子不孝,儿子给你磕头了……”
决战大风口
巫奉高速路A6合同段的大风口隧道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隧道围岩属Ⅳ、Ⅴ级围岩,较大坍塌及崩塌极有可能发生。施工中稍以疏忽,就会造成质量事故。就会把中铁十五局的牌子砸在这里,成为千古罪人。张心贤明白自己肩上的份量,他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
上场伊始张心贤就带领技术人员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制订了隧道断面开挖采用“新奥法”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衬砌”的施工方案。高举起“安全护航,质量第一”的大旗,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严格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首先,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将工程质量当作重中之重,层层控制,环环相扣。质量和安全每周检查一次。每天开一次工程例会。并采用随时抽检与突击检查的办法,通过不同阶段的“质量回头看”活动,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张心贤凭着自己扎实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从原材料进场抓起。做到了“困难再多,规范不能变;任务再重,工序不能减;压力再大,标准不能降;时间再紧,抽检不能少。”使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消除在第一道施工环节中。同时推行“一法三卡”新劳动保护工作方法,即将安全工作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更具体化;使“危险源点警示卡”更清晰化;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化”更明确化;使“安全检查提示卡”更简捷化。在施工期间排查出了1000多个危险源点,制作安全警示标志牌113块,有效地保护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为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实施,他奔忙在工地、巫山、重庆三地之间协调业务关系,黑夜白天连轴转,人消瘦了很多。
2008年4月7日晚11点,A6项目部办公室灯火通明,当项目一班人正讨论工程进展中遇到的问题时,突然,工地上空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鸡蛋大的冰雹与特大暴雨倾盆而下,电力供应随之中断。
张心贤二话不说带头向工地奔去。
雨越来越大,根据规律,暴雨后稍微停顿,就会出现大的山洪,必须启动应急於案,正当他们查看灾情时,“轰”的一声,靠山坡的炸药库墙倒塌了。闪电划过,在场的人们愕然看到炸药库被泥石流冲垮了。
“必须保证火工品的安全”他清楚地知道,炸药库附近有高压线,有变压器,一旦把变压器的桩基冲毁,后果不堪设想。
“保持冷静,注意安全!先抢出雷管!”张心贤大声喊着。大雨中,大家一起拼命地奔跑着,一箱箱的雷管快速地往外传递着……
天亮了,肆虐了一夜的暴风雨终于停了,雷管被全数安全转移,炸药未丢失一公斤,项目一班人却累得瘫倒在工地。
在大风口鏖战中,总工赵二华每天在掌子面上爬高上低,分析围岩的岩性,调整各种炮眼的间距和深度,不断分析和演算每轮炮的施工进度,最后把掏槽眼的工艺由楔形掏槽改变为直线掏槽,每轮炮的开挖进尺提高到了3.5米,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进度——。他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负责组织的QC技术成果连续两年获得公司第一名。
库管员邓世光是老党员,家中因地震受灾,他仍含着泪坚守岗位;
大风口大风口隧道每前进1米都要付出很多代价,也是对项目部每个人的考验。总工程师赵二华、安全监察长程福庭、质检部副主任宋德桥、工程部主任张竣,试验室主任席美洪、副主任王峰等一班人,按照各自的岗位,24小时轮流盯守工地,女子巾帼岗也在风雨的洗礼中展现出夺人的风采。成为工地一道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光荣的小虎队
工地上的生活环境艰苦和单调,电视没信号。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闭目塞听,与世隔绝,于是项目部投资一百多万元新建办公场所、职工宿舍、食堂、文体活动室、为职工统一配发了床上用品、项目部不但为职工购置了电视机,安装电视卫星接收器,还安装了网络宽带。”
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巫奉路A6标项目部是一个讲精神、讲奉献的团队。进场之初,在别的标段都用发电机发电的情况下,他们积极协调利用地方电力的空余,投资10多万元自行安装了支线,中间四个多月到大电来时实际算下来节约成本近50多万元。2008年5 月13日,A6标受汶川地震余震影响,炸药库附近山体出现了大面积滑坡泥石流,直接威胁到了炸药库人身及库存炸药的安全,在张心贤经理的带领下,我们迅速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党员冲在最危险的地方,安全顺利地将炸药转移至安全地带,无一发雷管、一克炸药遗失。”
只有成员33人的项目部,平均年龄不超过27岁,其中有党员7人。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项目部有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项目部“党员监督岗”有着每一位党员的相片和姓名,醒目的大字是:“我是共产党员,请监督!”
由于每年新进的大学生多,并且新进的大学生大多理论与实际还有很大差距,难以结合,经常遇到问题无从下手。面对这一情况,党支部及时召集部室主任制定解决办法。老员工和新员工结成"一帮一"对子,有教、有学、也有督促。党团组织掀起了“爱岗敬业、学本领、比技术、传帮带”的新热潮。项目部也因此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干部,更激励了年轻人多学、多做、多贡献!
为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培育队伍整体战斗力,项目部把农民工管理纳入职工队伍之中,项目部党支部设立了农民工党小组,党小组积极组织农民工党员参加党内生活、项目部工会成立了农民工维权委员会,负责农民工权益的宣传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监督农民工工资、劳保的落实和劳动协议的履行,及时解决各类纠纷和帮扶困难员工,使农民工兄弟安心工地施工,自觉融入集体,保证了队伍的和谐稳定。
还针对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劳动技能不太娴熟等状况,结合隧道施工的具体特点,以农民工夜校为抓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请项目部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人员和技工学校教师,为农民工讲安全知识、讲文明施工、讲操作工艺,受到了农民工的好评。
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硕果,项目部连续两年被重庆市高发司授予“优秀党组织”,被渝东建设分公司授予“先进施工单位”、“优秀农民工临时党组织”、被重庆市团委、交委、工会联合命名为“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同时于本年初还被团中央命名为“中央企业优秀团组织”。作为项目的领头人张心贤个人也先后荣获了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文明职工”、“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并且获得了重庆市“优秀青年建设者”荣誉称号,在该项目的施工中又连续获得了渝东分公司授予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今天,巫奉路A6项目部员工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千年贫瘠的巫山谱写了“山舞银蛇”的新诗章!在记者的走访过程中,项目部的每一位职工都能讲出来很多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经历。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所凝聚成的众志成城的强大动力,在巫山深处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篇章。
为期3天的采访任务就要结束了,每一天我都被这支战斗在艰苦环境中的团队感动着。最后,借篡诗人李白的一句名诗送给他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尖刀兵团战巫山,蜀道变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