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回归 向上的力量


榜样的回归 向上的力量

——拜读电视连续剧《孙中山》主题歌歌词有感

 

有一个人的名字“与江河同在”,有一个人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建功立业、奋发进取”;他是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伟大革命家。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曾经那些胸怀祖国、心系民族、为民请命的文臣武将是我们的榜样;曾经那些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仁人志士是我们的榜样;曾经那些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留下光辉篇章的文坛泰斗是我们的榜样、、、、、、今天的世人却盲目地追星,疯狂地追名逐利,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多少苦闷的心灵在迷惘与彷徨边缘游走!

时代呼唤榜样,愿与之同行,力量无穷;时代呼唤楷模,愿与之对话,信心百倍!

有幸拜读了师兄——著名战略家郑玉玺先生为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所作的主题歌的歌词,感慨万分,感受到了“榜样的回归”,心灵找到了回家的路!力量无穷、信心百倍!

一首好歌能够激励人们自强不息 奋发向上、厚德载物、方正贤良;一首好歌能够激励大家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博爱、融洽相处,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师兄郑玉玺先生的歌词总能给人精神的滋养和向上的力量!

走进《孙中山》主题歌歌词的世界,仿佛又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仿佛又听到了孙中山先生那振聋发聩、铿锵有力的声音:“博爱、和平、文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穷尽了毕生心血,他的思想、意志、精神,值得炎黄子孙永远地学习、继承和发扬。

   他不仅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东方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而且提出了富于现代意义的社会建设思想,勾勒了未来中国的理想蓝图,还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发出了“博爱”、“天下为公”等影响深远的呼声,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敢为天下先”的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一生。这是我们民族奋起的宣言,是时代的最强音。一直召唤和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以爱人类爱和平,爱国家和爱民族作为其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他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在他身上,体现了炽烈的爱国情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远目标。

他的“博爱”思想反映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他的“世界大同”,让全世界人民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个民族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

“天下为公”的核心就是“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

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呀!

孙中山先生大同社会的追求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是一致的。

孙中山先生以赤子之心,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汲取孙中山思想的精神营养,将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依靠。

《孙中山》主题歌一定会唤起五湖四海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一定能增强华夏民族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愿广大仁人志士锲而不舍,努力奋斗,为我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而自强不息!

                                               

                                     2010年3月21

 

可持续发展(歌词)

——“转变发展方式中国行”会歌

郑玉玺

 

我们智慧我们勤劳

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号角

转变方式的航船又起锚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潮

我们又进入了新的跑道

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装点家园更加美丽富饶

我们增产增收创高效

 

我们开拓我们创造

科学发展观就是风向标

转变方式的航船又领跑

可持续发展的英明号召

我们又进入了快速车道

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多美好

建设国家更加美丽富饶

我们把新辉煌来创造

 

 

 

地址:北京安外东后巷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研究院2号楼120        邮编:100710

电话/传真:010-64515208    01064515209

详情请见官方网站:www.zgjjsw.com   www.usahm.net

邮箱:[email protected]

博客:zhengyuxi2006.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