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探亲见闻(一)美国初中校的课程安排


新窗口——美国探亲见闻

去年11月中旬我离京赴美探亲,今年2月中旬返京。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去美国了,第九次还是第十次?每次去感觉都会不一样,以前我去美国曾经写过“美国印象”系列,包含十篇文章——都是围绕教育写的。这次去我对许多事情都特别留意:住房的、物价的、节日的、教育的……还拍了一些照片,都是所见所闻有感而发,一事一议,姑且称之为《美国探亲见闻》,给我的博客增加一点色彩。

美国探亲见闻(一)

美国初中校的课程安排

美国基础教育的学制和我们不同,我去的德州大体上是五、三、二、二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后面的二、二不能解释为完全意义的高中,也不能说前两年是高中,后两年是大学预备班,用我们的学制去硬套似乎有些机械,五、三、二、二是学制的外部表现、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在以前写的《美国印象》中我曾经写过美国中学是没有班级的,年级的概念也是十分模糊的。比如照片上的这所初中校有三个年级,六、七、八。学生上课按水平选修上课,比如八年级数学分A、B、C、D四个档次,A档次教授十年级数学,B档次教授九年级数学,C档次教授八年级较高水平数学,D档次教授八年级一般水平数学,而科学课只分A、B两个档次,语言类课程和社会类课程一般不分A、B班。

这所初中校的每天课表是相对稳定的:数学、科学(理化生)、社会(史地政)、英语、外语、音乐、体育共七节,几乎每天如此,有时也安排校会——校长讲话。每年有一两段时间安排选修课。特别有趣的是每天的音乐课:有参加管乐队的,有参加弦乐队的,有参加合唱队的,有参加舞蹈队的,学生上学每天除了要背书包外,还要背着自己的乐器,乐器由学生家长自己购买,学生每天回家还要完成音乐作业。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长岛3H学校(Half Hollow Hills)交流考察,那是一所九年级至十二年级的高中校,在参观过程中音乐老师还让我指挥了一把并让我唱了一首歌。学校、学区经常举办音乐会,探亲三个月时间我就参加了四次音乐会。

我这次去的这所初中校每天8:30到校上课,下午3:30放学。一天七节课(每学科一节),每节课五十分钟,每节课之间只有四分钟时间,不算课间休息,实际上是换教室时间。美国的中学,班级是没有的,按程度分层选修,因此学生无固定教室,在楼道里每人有一个加锁的格子,下课了,学生要从教室跑到格子前换下节课的书本,然后跑步去下一学科的教室,教室属于老师的,一位老师一个自己的固定教室,这节课是A层次学生,下课了,学生走了,又来一批D层次学生。因此我们一直在研究的“因材施教”在美国基本实现了。

课间只有四分钟,太短了,上厕所怎么办?上课铃声后楼道有值班教师,还要记录迟到学生。我问学生,他们回答说:习惯了,一直是这样!

 

(这是一所初中校的正门)

 

(学校的一侧)

 

(初中校校长)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动物标志)

 

(学生音乐会)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