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今年两会之后,中央终于在住房保障方面改变以往“只高叫、不拔毛”的“铁公鸡”形象,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尽管就全国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但毕竟释放出一个较过往几年“真实”的信号,这次“真的”是把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在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首位。
l 但与此同时,却有业内人士提出,政府大规模提供保障性住房意味着计划经济的回流,是历史的倒退。笔者认为,保障房先解地产商之“困”,首先得益的却是地产商。
l 由于诸多原因,高房价所导致的一系列民生问题成为今天房地产市场不可回避的事实。尽管高房价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地产商的“贪得无厌”,在合法的前提下谋取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企业正常的价值取向,但“富贵逼人来”的地产商却不得不面临几乎全民众口一词的指责,要求本来不属于企业法定履行范畴的“住房公共品”的提供由房地产企业兼顾,今天地产商最大的负担,莫过于被加在身上的“道德负担”,以至于“惶惶不可终日”。这种全民不满情绪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有可能由经济问题演变成为政治危机,一旦如此,如果以历史的观点来审视未来的变化,肯定要拿其中个别地产商“开刀祭旗”,“秋后算账”的事情屡见不鲜,远的有司马迁、杨修,近的有刘晓庆、黄光裕。
l 而政府一旦大规模提供保障性住房,住房的民生焦点在公众的视线里可望由地产商马上转移至政府身上,这无异给了地产商最大的解脱。《周易·困卦·六三》说:“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孔子在《系辞下传》作了非常精彩的点评:“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在社会住房保障体系之中,今天的地产商不正是落入“非所困而困,非所据而据”的境地之中吗?
l 只要政府的保障房不要建设成为豪华房,地产商也不要把自己的商品房建设得象保障房,市场与保障之间就会泾渭分明,相安无事。对政府回归提供住房公共品之正道,地产商应该举手相庆。老子在《道德经·四十六章》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此言意味深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