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电视上看到山西省召开关于疫苗事件新闻发布会。
从内容到语气上,山西的态度稍有些变化:与第一时间“辟谣”和指责“报道基本不实”不同,此番多了些试图真正解决问题的成分。尽管山西省的转变是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或者还有高层权力压力),但此一转变仍然值得肯定和鼓励。
只要愿意把问题放在桌面上解决,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最终也一定能给出答案,真正还原事实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
不过,通读发布会新闻稿全文,仍然看得出来,山西的转变仍然不够爽快。
[山西省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报媒体反映疫苗情况调查核实工作进展]
相对来说,这样的中性表达,毕竟少了一些主观色彩和对抗情绪。
[今天(22日)下午,山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媒体反映山西省疫苗情况的调查进展。新闻发言人指出,目前,山西省疫苗监督是严格的,疫苗质量是有保障的,广大人民群众可放心为孩子接种疫苗。]
用“目前”二字,终究是留了一些余地;不过,发言人的话说得也不可太满,“高温疫苗”时期,发言人难道会说“山西省疫苗监督不严格,疫苗质量没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不可以放心为孩子接种疫苗”?与其用这种方式安民,倒不如着重强调如何加强监管,保证疫苗质量。而且,记者用“指出”,语气上也欠妥当,在这件事情上,真正“指出”的是媒体和公众,政府官员只能谦卑地答复,不宜“指出”。
[3月17日,部分媒体关于山西省疫苗情况报道出现以后,引起了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迅速做出批示,要求本着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即展开调查,成立由副省长张建欣为组长的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展开核查,妥善进行处置。]
书记省长的积极反应值得肯定。而事实上,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山西采访过程中,山西省卫生部门应当能有些察觉,更重要的是,山西某些基层官、百姓为疫苗的事情上访不断。山西卫生部门如果更早重视,也不至于让书记省长费心批示了。
[这次媒体对山西省疫苗报道所涉及问题是三年以前的事情,卫生部、山西省纪委就此事已进行过调查,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部分批次疫苗进行抽检,结果合格。]
据王克勤的报道,调查此事的是卫生部监察局,不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何时调查的。而卫生部监察局调查的只是疫苗案中的行政违法、违规问题,没有做过任何抽检工作。如果确实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一事,应当说清楚。
[这次媒体报道中说"有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致死致残", 山西省已责成省卫生厅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有关市、县卫生部门迅速寻访媒体报道所提及的15名儿童,同时,抽调专家调查组赴太原、大同、阳泉等8个市县区,指导协助基层卫生部门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到3月18日晚24时,报道提及的15名儿童情况基本掌握。目前,山西省紧急组织12名专家组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15名儿童的病例进行现场调查,以进一步明确其病例是否与接种疫苗有关,核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布。在全力寻访报道中所提及的15名儿童同时,山西还派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中国经济时报》,请他们提供除15名儿童以外的其他儿童详细资料,对接到的每个具体线索,彻底查清,妥善处理。]
与记者联系,这种调查方式相对合理了,态度也是比较积极的。但只是“自查自纠”行为,要想得到真相,恐怕应当引入第三方调查,专家队伍似乎也不应当全由山西省组织。
[就媒体报道的疫苗安全状况,山西省高度重视,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省各级卫生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疫苗购销、储存、运输、保管和使用的监管,不断健全和完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看来,还是间接承认了2008年以前,相关工作做得不够好。在新闻发布上,先直面此前问题,比单纯强调2008年以后,会显得更加积极。
[关于举报省疾控中心原主任的经济和其他方面问题,山西省纪委组织调查组进行了调查,调查组介入调查后相关违规行为已得到纠正。涉及北京华卫公司与山西省疾控中心合作有关问题将由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关于疾控中心原主任的调查结果是什么?怎么“纠正”的?相关官员问责情况如何?华卫公司与省疫控中心有关问题由哪相部门调查处理,也没说清楚。也没有交代对百姓司法救济的问题。
[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既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卫生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支持与监督,山西真诚欢迎省内外媒体的朋友对疫苗接种管理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
如果把这种表态落到实处,就算是领会了温总理的讲话精神。衷心希望最后这句话能在众多媒体对此事追踪采访中得到证实。事实上,官员既不是普通百姓,也是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也需要接种疫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父母官,无疑要有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