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北京就诞生了仨地王。并且拿下地王的又都是央企或国企。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有决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解决房价问题。因此,北京地王的接连涌现,引发了“房价是总理说了算 还是总经理说了算”的质疑。
面对舆论的质疑与网民的声讨,3月18日,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另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这表明了我国政府部门抑制高价房的态度与决心。不过,指望78家央企的退出达到抵制高价房的目的是不现实的。虽然78家央企退出了,但另外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还可以在全国各地拿下一个个地王。而且,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能顶上来的国企远不只78家。何况还有民企,更有实力同样雄厚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所以,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对抑制高价房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要抑制高价房就必须让各级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政策退出,让所有的央企、国企从商品房中退出。央企、国企从事房地产业可以,但只能是开发经适房、廉租房,通过向社会提供更多的经适房、廉租房来平抑房价,使过高的商品房价格降下来,造福于数亿计的中国城镇居民。
不过,就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一事来说,既然是国资委方面抑制高价房的一项措施,是央企本身为抑制高价房所履行的一份职责,因此,尽管这件事情对抑制高价房本身的作用有限,但这件事情还是应该落实好,有必要为这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列出一个时间表。如果没有一个明显的退出时间表,这78家央企在三、五年内都退不出去,甚至还要坚守八年、十年,那么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就是对全国人民的忽悠了。
根据国资委的表态,78家央企将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退出房地产业务,这样的表态过于笼统。笔者以为,78家央企的退出可以分步骤进行。一是从3月18日起,78家央企退出土地市场,不得新拿地块;二是从3月18日开始,78家央企不得新实施房地产开工项目。三是3月18日前78家央企所拥有的未开发土地,全部退出商品房开发,统一建设为经适房、廉租房,通过调整重组,改由16家未退出房地产业的央企来实施。这样78家央企就可以在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从房地产业的退出,即便少数央企无法完全退出,留下的也只是收尾工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