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灵魂”



最近,校内校外,电话电子邮件,邀我去演讲,有请我讲“国学”的,有请我讲《红楼梦》的,有请我讲大学生爱情的,都被我谢绝。因为这些题目,我已讲过多次,再也讲不出新意,兴味索然。
却说昨天晚上,据说是人工降雨,淅淅沥沥,我打着雨伞,去江安校区上课。还未走到教室门口,两位女生迎上前来,问:“你是谢老师吗?”我点头。女生说,她们是什么文学社的,想请我去讲现当代诗歌。我笑道:“你们找错了对象。”向她们隆重推出青年教师姜飞,说他才是最佳人选。女生却说,她们举办的是全校讲座,想请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教授。我笑道,这样的影响力,是虚张声势,看起来热闹,其实对听众毫无意义。让她们很失望。
下课后,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又有两位女生登上讲台,毛遂自荐,说她们是校科协的成员,想请我去演讲。我笑道,你们科学,我人文,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能讲什么啊?她们却递给我一份演讲策划:大学的“灵魂”。我一看,赶紧推辞说:“这个题目,我更不能讲。”她们却说,听老师的课,感觉老师对大学的“灵魂”,貌似很有感受?我笑道:“我虽然有感受,却不敢讲。”她们问:“为什么啊?”我说,只说一件事,“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博士临终一问:为什么中国大学,至今没能培养出科学大师?让温总理很震惊,据说还罢了教育部长的官。举国上下,貌似都在讨论争论,但我以为,大多没说到点子上。
甚至,在我看来,钱学森之问,本身就是个明知故问的伪问题。钱先生在抗战中,去国留学,在美国遭遇“麦卡锡主义”,然后回国来,亲历毛时代“大跃进”“文革”,而且是大“红人”,视野开阔,阅历丰富,比我们更清楚中外大学的区别,却故作天真幼稚忧国忧民状: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大学,却培养不出科学大师啊?我问学生:你们从小学到大学,人文教育,接受的什么思想教育?马列主义吧?马德国人,列俄国人,德国和俄国,都不要他们指导,却被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中国人,据说还是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尊为“至圣”,以他们的思想为指南——这样的民族,能造就大师吗?据我所知,中国人得诺贝尔科学奖者,没有一个信奉马列偶像的。大学的“灵魂”是什么,还用我来饶舌吗?
女生说,谢老师,你说得太好了。我笑道,我若登台演讲,难道能说:中国大学必须去马列主义化,而是信仰自由,价值多元,才能找到创新的“灵魂”?我敢在大庭广众面前这样说吗?她们无语。我笑道,你们别跟自己找麻烦,也别跟我找麻烦,这才是我们中国大学的“灵魂”?所以,我不能接受你们的邀请。两位女生说:为什么啊?我说,在这个说假话成自然的国度,大学也不是真空,连一流大学的“长江学者”都敢造假,而且造假成“科技进步奖”,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身在其中,和光同尘,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自己都没“灵魂”了,还能侈谈什么大学的“灵魂”?她们瞪大了眼睛:失望。
其实,中国大学的“灵魂”,早在50年前,就死了。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洗脑,思想定于一尊,把大学的自由精神全扼杀了,连执不同政见的科学家也被投入监狱,谁还敢有“灵魂”啊?现在貌似很开放,不以思想定罪,但这仍然是个很敏感的问题。我每年都要给应届毕业的硕士博士生填写鉴定表,第一项:思想表现。学生什么思想?那是他的自由。我凭什么说三道四?思想而不自由,能有什么“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