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对老百姓是弊多利少
----湖北各级政府的投资大跃进带来的深入思考
文/汪华斌
今天我们几个朋友去见外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湖北投资大跃进的问题;最后竟然中外学者们都说这是坏事,因为这个陷阱还是由老百姓来填。正因为如此,大家说中国各级政府的投资应该与老百姓都有联系;而投资越大,则老百姓最后背负的还债压力也就越大。所以说如今的政府投资并不是好事,因为它直接把老百姓的压力增重了。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政府拉动内需的投资4万亿,表面上它的确没有流入房地产领域;但实际还是间接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使中国泡沫经济得到了发展。因为这些投资全部不是自成经济体系的项目,而是基本建设投资。再加上政府投资不自负盈亏,所以这些投资实际最后还是要由老百姓来买单。正因为如此,我当时就发文说还不如用这4万亿投资建立4万个产业基地;因为它是持续经济的源泉。可惜的是,政府投资不能建立具体的经济点;所以4万亿基本建设投资实际还是促进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中国房地产是一个敛老百姓财的舞台,它能够把老百姓一辈子的财富全部聚集而空;这样的经济舞台富了谁,当然是少数投机者与政府。然而政府富了以后,并没有把投资一笔勾销;而是作为政绩而自我奖励。相反政府投资却依然挂账,最后还是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或税收冲抵。不能说老百姓没有获利,老百姓获得的是马路宽了和交通工具多了等外部利益;而经济负担增加是共同点。如果说政府投资不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那么这些增加老百姓负担的投资有意义吗。
正是政府投资与老百姓的收入无关,所以湖北省通报了总投资规模达12万亿的消息才使得国内外专家学者震惊。因为这投资计划不仅相当于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的3倍,更是2009年湖北省GDP总量的10倍。一个仅仅只是拉动GDP的投资,而最后还需要老百姓负担;这样投资有意义吗。因为这样的投资越大,最后是老百姓的陷阱越深;按照这样的投资大跃进,最后湖北省的老百姓还能有经济振兴的那一天吗。
我们现在的领导总喜欢与日本比投资,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就是通过高速投资来实现的;最后同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倍增的计划,而且还实现了工业强国之梦。然而我们的领导忘记了日本人投资什么,他们投资的全部是产品百分之百外销的产品线和工业基地;不是日本的房地产,也不是日本人自己的垄断产业。所以日本人投资的钱,最后全部通过产品而从外国人手里收回了。而我们的政府投资呢,除了拉动的GDP之外就是改善了环境;没有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政府投资不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也没有提升国际竞争力。当然我们的政府投资的确富了一批人,也达到了敛财于民的目的。
我赞成某些专家学者的看法,湖北省投资大跃进昭示出地方政府经济转型已经剑走偏锋。为什么不从建立公平的投资环境上着力,为什么不从吸引民间资金自然流入中部地区着力;而满足于上万个项目储备,榨干银行与民间的每一分钱。如果这样的模式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中国根本无需改革;只要政府的一纸蓝图加上勇于借债,最后就能达到超过日本的目标。可惜的是,这样的投资是套在老百姓颈上的枷锁;投资越大,就套得越紧。在重量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老百姓还能不爬下吗。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十条’的效应呈几何级数放大;中央投资4万亿元,各地方政府及社会(含国有企业)的投资呈几何形式地增长。在各地千亿大单满天飞的同时,‘铁路建设’成中国全面开花的重大投入之首。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安居工程、医疗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我们的投入实际就占了GDP的百分之八十。这样的经济结构谁担忧,因为这些纷纷推出的千亿项目不是国际无偿援助;最后还是中国的老百姓买单。在这一座又一座投资大山的压力下,我真的担心中国老百姓的脊梁。
其实如何投资是一个理论问题,政府的功能是营造投资环境而不是自己投资;如果说政府你要投资,你用什么保证财政收支平衡。既然你不能保证财政收支平衡,你政府又有什么勇气进行投资呢。说到底还是中国的国情造成的,投资的利益是自己的;最后的政绩也是自己的,而投资却是全民的;这就是我们政府敢于投资的原因,也是我们社会政府成为投资主体的根源。如果我们再不制止这种行为,估计中国的老百姓在经济上就很难翻身了;因为政府每投资一个项目,实际是在增加老百姓一座山。由于政府投资对老百姓是弊多利少,所以压缩政府投资才是真正的为老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