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应邀北上哈尔滨,并于3月22日上午参加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开工奠基仪式,下午参加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黑龙江省科技厅、哈尔滨市政府主办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发展战略研讨会。置身于热火朝天的开工奠基仪式,听着目标宏大的战略规划,北国料峭的初春让我在冷静地思考,并对所看所听产生了较深的感受,在下午的发言里,我就区域品牌建设发表了意见。
放眼望去,全国各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中央商务区,千篇一律,真正让人印象深刻、脱口而出,而且朗朗上口的能有几个?从国际国内经验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发展得比较好的经济区域,都具有响当当的区域品牌,而且这个区域品牌是以区域地名为主的品牌,比如美国硅谷、纽约曼哈顿、巴黎拉德芳斯、台湾新竹等。国内的中关村、张江、武汉东湖“光谷”,这些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高新区,其区域品牌也都是当地的地域品牌。相对而言,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就显得没什么想象力。同样,朝阳CBD、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品牌效应也都比北京CBD和上海CBD好。
就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而言,这个品牌是不成立的,或者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品牌。科技城也好,创新城也好,都只是在描述功能区,而非一个区域品牌。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搞科技创新城,上海在搞张江科学城、苏州和无锡也在搞科学城,哈尔滨正在搞得科技创新城,在北方是除中关村之外较早的科学城。
据我的观察,要想打造好区域品牌,就必须把当地地名的价值发掘出来,比如高新区中的中关村、张江、东湖都较为成功。地名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载体,是最能够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比如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已经超越了巴黎、超越了法国,成为世界知名的地域品牌。现在科学城、中央商务区、开发区,取消了地域名称,这对发展非常不利。如果哈尔滨不叫哈尔滨,叫做黑龙江省会城市,岂不是可笑吗?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应该叫松北科技创新城、松北创新城,或者其他什么名字。总之,松北创新城将成为哈尔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能引领哈尔滨未来30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