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赵安当CCTV文艺中心主任时,我在CCTV-3开辟了讲摄影的《瞬间世界》,我不用稿子,一个人策划、选题、采访、主持……一口气连做5集,低成本运作。出于政治考虑,第一集是当时正红的全国劳模、山东《大众日报》摄影部主任钱悍。出于经济考虑,第二集是发明“胡同游”的广角摄影协会徐勇。出于人文关怀,第三集是慕田峪长城的那个残疾摄影家。为吸引眼球,第四集是红镜头的发明人杜修贤,肖冰、侯波。以权谋私,第五集是我大哥,拍希望工程《大眼睛》的解海龙。后来身体欠安,诸多不适应而拂袖。
接替我的是中国特稿社图片曾璜,曾璜的福建中文和他的纽约英文不相上下。再其后是曾璜的前妻,伶牙俐齿冰雪聪明的黄文。再其后是新华社摄影部的“张瑞琪团队”……人多力量大,可节目越做越孓孤,最后成了一个神仙八卦,被伟大、光荣、正确的台领导果断枪毙。
3月27日晚,芦荻老师和CCTV张越出席某活动。现场光线很暗,作为一名老牌狙击手,我用Mark IV + 28-300mm1:3.5-5.6L IS USM,ISO 6400悄悄潜入。站姿,手持无依托,现场光极暗。但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整个现场仿佛有探照灯提高照度、亮度,就像红外成像似的,看不到早点。
芦荻,原名芦素琴,祖籍湖南,1931年出生于辽阳的,书香门第,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空军记者。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教中国古典文学。“文革”期间调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1975年初,毛泽东主席因患眼疾而无法读书,经举荐,汪东兴、张耀祠政审,毛主席钦点,调时年44岁的芦荻为毛主席侍读古籍。
作为一个西部快枪手出身的职业游侠,单枪匹马走过全世界。老鸭平时喜欢被两个机身,一个装16-35mmf2.8Mark IV + 28-300mm1:3.5-5.6L IS USM+580EX闪灯,ISO 800。从闪灯效果,可以看出上面一张照片的现场光有多暗。
两个女人耳鬓厮磨,相拥而语。由于速度太低,张越的脸很清楚,芦荻老师的脸和手因抖动而模糊,增加了往事如烟的沧桑。
张越和芦荻老师当场看老鸭Mark IV里面的照片。张越说这么沉啊,每天两个乱跑,个儿不大受不了。
和伟大领袖的“帝师”合影,老鸭诚惶诚恐,把随身的武器朝身后一背,Mark IV本身不算沉,可是装上 28-300mm1:3.5-5.6L IS USM还真有点份量,挎在肩上,真像狙击枪,由于份量太重,背带都被拉得笔直。
老鸭身穿美军M65将,手中的Mark IV+ 28-300mm1:3.5-5.6L IS USM,仿佛也变成了阿富汗的“M107狙”(狙击步枪),除了沉,几乎可以应付一切。从广角到长焦,一只长枪打天下,根本用不着闪光灯。
与毛主席“古文侍读”芦荻谈——狙击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