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北京房价全世界最贵


“中心”里的堵城及睡城

(本文将发表在四月一日出刊的<今日楼市>卷首语,欢迎取阅>

如果延续现在这样的局面,北京无疑将会成为全世界最贵房价的城市和交通最拥堵的城市。

比较房价疯涨的去年三月份,今年三月份市场的迹象显示,北京今年市场热度似乎比去年要热得多。

三月份中、下旬,北京的二手房价连续一周左右时间交易量超过1200套,同比超过去年;市区北四环附近四万左右售价的楼盘大部分需要“托人找关系才能买上”,通州楼盘售价大部分都已叫到两万五,开发商竟然还作捂盘惜售状,大有通州一夜之间真已是CBD的感觉。种种迹象和市场数据表明,房价一直落后于上海的北京正在加力赶超,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北京市民们感觉明显的除了房价依然飞涨之外,再就是道路交通比以前更加拥堵,四环之内已不分早晚高峰时间,任何一条马路都好比是停车场,每逢周末道路拥堵的情况一定会比平日更为严重。在地面道路不断拓宽,地铁飞速建设线路近成网络之时,路面的车辆不但不见减少,反而“越限越多”。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调控房价的政策紧锣密鼓接二连三出台,可房价依然我行我素。道路虽然越修越宽,地铁越修越密,但道路却还是越来越堵,“马路停车场”举目皆是。人们不禁要问: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究竟在何处?

“两会”前后,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调控房价的政策和措施。但其后房价非但不降,反而越涨越高的结果说明,政府调控缺乏综合管控协调手段。各相关部委仅站在本位角度拟定出台的调控政策大部分都是头痛医痛,脚痛医脚,政策缺乏系统性和统一规划,房价上涨的根本问题比如:土地财政、股地拉扯、经济发展之中的GDP占比,以及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心城市房价走势的我国城市化战略布局适时进行调整等等,并没有给出解决答案或哪怕透露出点滴相应的对策信息和规划。影响商品房房价的人流和资金流方向一致,并且预期都不会发生改变,房价续涨当是必然。

楼市政策调控陷入窘境的原因,恰好似北京城市的交通——政府只会考虑路堵了再多建路或地铁,而不去着手如何去控制市区内车辆增长,不去想如何尽快将吸引人流的“中心”往外搬移。城里是CBD是工作单位,城外是睡城。车多了加路,路宽了加车,GDP又舍不得限制车辆增长,道路建设又明显赶不上车辆增长。如此周而往复,城市越扩越堵,想必迟早有一天我们这个城市也会有泰国那样马路上有卖尿壶生意,并且尿壶租用价还会按拥堵状况和时间随时涨价……

再说回到北京楼市。北京“不听话的房价”之所以持续大幅度走高,“地王”、信贷放量、保障房供量不足等等都只是客观影响因素之一,最最关键还是要“归功于”北京吸引全国有钱人前往置业的“中心”这一魅惑因素。当全国全社会所有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物料以及吸引眼球的“中心”都聚于此一地之时,这个城市就如同待嫁的、集所有美丽于一身的有德、有貌、有才并且还有钱的富人家姑娘,身价自然非同一般。现如今,如果想要让她落落身价,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她身上分出去些美丽,让别地方的姑娘加多些资本,让北京、上海之外的城市,加多些妩媚、妖娆,让更多小地方的城市也能身具魅力留住“先富起来”的当地富绅大款,别非得要去娶大城市里的“姑娘”。

从房价再迁回到道路。北京市区好象人人喜欢的大姑娘,大姑娘稳稳站在市区里纹丝不动,城市外每加修一条环路就如同戏台边新加多一圈看台,所有的目光依然盯在中心这一位置之上。每个人早出进城,晚归出城。显然这种固守一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存在着弊端,而葡萄珠连串式城市扩张模式则在发达国家城市普遍被采用。好在今年两会期间传出北京市将在东部的通州规划新建政务区,城市里的停车场也终于要涨价,提出车辆进城门槛。但这些显然还是不够。去中心将是京沪这样房价飞涨的大城市长久需要面对的困局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