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李书福


    李书福将载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史册,这是肯定的。问题只是,历史将记载一个怎样的李书福?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全部股权,有人比喻说,这是一个13岁的小男孩,娶了80多岁的老太婆。这个比喻有点怪,透着一种不舒服。李书福此举将触动很多人,因为,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个危险的李书福,我相信,看到这种危险的人中,有李书福自己。
    首先感到李书福危险的,是那些外国汽车公司。近十几年来,世界汽车工业的大型并购非常活跃,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等汽车公司或品牌,买来买去的多了。但是,卖来卖去的结果,没几个像样的。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今天,世界汽车业的并购依然没消停,依然乏善可陈。如今出了个中国的汽车疯子李书福,从福特手里以跳楼价彻底买下沃尔沃,如果能兑现李书福所说的“两年盈利”,估计那时无数人会跌破眼镜,李书福也将成为世界汽车领域的另类。但我相信李书福能成功。道理很简单,那些把并购玩得极为娴熟的人,基本上都是资本市场的高手,他们大都传染了源自美国的“金融病”,只想靠买来卖去在资本市场上赚钱。而李疯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实实在在地造汽车。与那些玩资本、玩金融的投机分子相比,李书福与世界“先进水平”故意保持了距离,恪守了沃尔沃原东家福特老祖宗的原则:造出每个人喜欢的、能够消费得起的好汽车。因此,李书福对于那些并购高手是危险的,因为他将颠覆并购高手的游戏规则。如果两年后、几年后李书福真的成功了,那些并购高手大概都要失业了。我等待李书福证明一个铁的规律:真正的产品才是实的、根的、本的,金融是虚的、面的、浮的。金融只配做实体的辅助,而不能成为实体本身,更不能成为实体的灵魂。
    其次感到李疯子危险的,是国内各汽车合资企业。在李书福之前,也有国内企业试图到国际上并购,都不成功。在我看来,不是商业眼光和技巧的问题,而是国内汽车合资企业先天不足。本来就是人家的儿子,要想去并购老子?或者去并购老子的亲戚,用通俗的话说,不是乱伦就是亲近结婚,结果自然不会好。而李疯子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企业,挑谁做媳妇都可以,娶回家来就是老婆就要生儿子,没有罗里罗嗦的事情。而且,国内其他汽车合资企业都被老子规定了任务:替老子到中国赚钱!如今,李书福也可以在中国赚钱,但是,全部都是为自己赚钱,而不是替别人赚钱,这一点已经决定了今后的李疯子在国内市场要比其他汽车合资企业有更大的主动。其次,国内其他汽车合资企业由于被老子规定了任务,大都走不出中国,大都只能奉命在中国这个大蛋糕里,抢占一小块地盘。只有李疯子可以大摇大摆地走出去,除了故意绊后腿的小人,没人能拦着他。因此,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之后,既能在国内市场大展拳脚,又能在国际市场横冲直撞,那些被老子捆住手脚的国内汽车合资企业,不害怕才怪。而且,李疯子的这个企业不是国营的,而是民营的。私营企业将在李书福那里证明另一个真理:私人企业也是有国家的,私人老板也是有民族身份的。
    另一个感到危险的,应该是李书福本人,虽然人称李疯子,但我相信李疯子并不疯,他知道自己面临多大的挑战。前不久日本汽车在美国遭遇巨大的故意刁难,有人说这给中国企业走出去上了一课,算一个警示。我当时觉得这种话都是废话。外国老子在中国的儿子要走出去,命运如何,会不会遭遇丰田的命运,不由儿子自己决定,而由外国老子决定。提醒那些儿子当心老子送他一个丰田的命运,其实没有意义。只有彻底并购沃尔沃之后的李疯子,才真正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才真正需要面对这个危险。此外,李疯子还需要面对中西文化差异和管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像某些专家那样,认为李书福要向西方学多少东西,我反而认为,除了技术和知识产权之外,如果李书福能把他的那套中国土东西让沃尔沃接受,就是最大的成功。因为,李疯子的那套中国土东西实实在在,不坑蒙拐骗,不投机取巧,并且,独立自主,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李疯子的沃尔沃不像那些有着外国老子的合资汽车那样属于温室里的栽培,他将有很多真正险恶环境中的竞争对手,一个不慎,他将被一群狼撕碎。中国汽车工业有很多大人物,很多年前,我就只看好李疯子,如今依然。本人最近没有购车计划,如果有,我一定会等到明年以后,等到李疯子的沃尔沃下线,一定把“李沃疯尔沃子”当首选。我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最后,给可敬的李疯子提一个建议,“吉利”现在的商标不好看,趁这个机会,改一改吧,就用一个中国字——“吉”或“福”,就让它土到家,土到掉渣,土到洋人用它做纹身,当时髦。如果那样,李疯子就真的要“疯”了。有人说,李疯子并购沃尔沃,将使原先高档的沃尔沃档次降低,变成中档车。别听这些人胡说。从此以后,中国和西方,谁沾谁的光,开始要变了。李书福并购沃尔沃,至少对于世界汽车领域,一个危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