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22/2),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实行人才投资优先。会议认为我国人才急缺, “尤其是科技方面人才的缺乏,已经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最大节日和由最高党政机关主持会议,足见中国高层已经注意到人才问题的严重性。
人才短缺吗?我国的博士生不是超过美国?硕士多到满街走,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已成为社会问题。国企的人才就更多了,如电网行业招工文化程度限制到本科了。电力行业出现大批工程师、高工,还有许多电力科技奖成果,涌现了科技大跃进和前所未有的繁荣。人才已过剩了,干嘛要加大投入?
现实的状况相反,表面风光假成果只能自欺欺人。国家科技竞争力却连年下降,我们只能向小国乞求转让预警飞机、发动机技术,还出现了多起国外技术专利纠纷事件。科技创新之窘,至使我们民族,背上“中国人只会制造,不会创造”这种伤国格、辱人格的臭名!
那么高职称、高职务、高分数、高资深,或者高“成果”的技术人才在干么?曝光多起高校造假事件,揭开科研人员的面纱。博士群体庞大,但真做科研极少;论文数第一,不抄袭却没有几个;企业科技更是邪门,如电力行业将职务和职称挂钩,而职称又以学历相对应。于是如何通过假论文、假成果获得高职称,从而捞取官职,成为技术人员追逐的最大学问。相反真心安静做学问的,以不适应社会罪名受排斥,关系学长期挤压真实科技空间。电网出现“兵马俑”式的固定模子人才;许多能独立思考、敢于争先的技术人员反而遭到打压。
中国不是缺少人才,而是没有科研的环境,科技自然不会创新。
科技萎缩岂止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以下举个实例。
国家电网公司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组织专家修编一部安全技术标准文件。由于高级职称采用落后方式评定,人员技术质量明显不足。使09年公布新安全《规程》漏洞百出,众多防护措施缺失,电网事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全国基层企业正常生产。电网事故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常引发社会波动。究其原因是技术欠缺,安全科技的作假要以鲜血为代价,矛盾尖锐而突出。(奉劝混职称的,千万别选择安全技术行业,否则是害人啊)
没有科技的经济,只能牺牲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力;没有科技的军事,只能被动挨打的;没有科技的国力,只能做弱国;没有科技,我们迟早又会回到晚清时代。
科技领域的潜规则,深深刺痛正直人员,引发广泛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如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的职称评定、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经典语录、耶鲁大学校长言论和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还有70篇国际论文被踢及浙大论文造假者事件的批评潮,实际上都是在严厉抨击体制上的顽疾。不对症下药地加大投入,只能是南辕北辙花冤枉钱。
中国科技任重道远,决非一次会议就能解决冰冻三尺之弊端。
祈盼中国的科技春天能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