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和上海已经通过隧桥连接成了一个陆上的整体,中国主跨第一长大桥和中国第一长隧道所构成的整体——沪崇越江大桥隧道像一条金色的链带,把上海和长兴岛、崇明岛全部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为了对这一宏伟工程的礼赞,我今天和老科协的几位同志一起去领略了由这一工程所形成的美景。
中午在城桥镇上用餐,这天下着大雨,风很大,我还特地带了一把大大的阳伞,我在遮雨的过程中竟然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还不得不把伞收了,让雨淋在身上。我顺势躲进了路旁一个宾馆的大堂。我坐在大堂的沙发上,俨然是在等人。我所坐的沙发是一只三人长沙发,整个大堂就只有这么一只沙发,沙发前面放着一只长茶几。坐没多久,见有四五个中年男子簇拥着一位穿着袈裟的老年高僧进入大堂,他们把这位长者安置在我的身旁坐下,自然在这位长者向我靠拢时,我是站起来恭迎的。
他们中的两个人和另一位穿着僧服的青年和尚一起到大堂接待处去联系入住事宜,我和这位长者自然地交谈了起来。
“高僧打哪儿来?”
“从上海玉佛寺来。施主何处来此?”
“我家在静安寺。”
就这么几句,我们的距离一下子缩短到零。我们交换了名片。此时一位陪同来的中年人对我说:
“广兴高僧已是96岁高龄。”
我顿时站起身,对他深深地一鞠躬,表示我对他的尊敬。
“施主今年贵庚?”
“虚度七十有五。”
高僧向我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还把我的手接过去,挪到眼前端详了一阵。
“这双手好!”
来人们也对我的年龄和神采表示赞许。我们大家都沉浸在邂逅的缘分所构成的欣悦中。
办好入住手续后,他们又簇拥着高僧去乘电梯,我站起身相送,并与高僧紧紧地握手,又作揖。恭送他上电梯。
我重又坐在沙发上,把放入衬衫口袋中的名片拿出来,仔细地看了一遍:名片是直书型的,右上角四行自右向左分别为:
“上海玉佛寺 副寺
浙江普陀山普济寺 西堂
杭州市余杭区佛教协会 名誉会长
杭州市余杭博陆慧日禅寺 住持”
他的法名是“广兴”
我又沉浸在刚刚消失的景象中,瘦瘦的身材,善眉慈目。起身坐下仍然十分敏捷,跨步稳健,谈吐有度,思路清晰,这些动态和96岁的高龄混揉搓和在一起,真是一幅人间的难得景色啊!
广兴高僧所涉的三座寺院,玉佛寺和普济寺都是江南名寺,只是博陆慧日禅寺我以前未曾知之,回家当即查阅资料,方知该寺坐落于余杭运河镇搏陆南面,今戚家桥村。据中国佛教史(93)年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宗教系教材第83页84页和古诗百科大辞典记载,该寺建于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属禅宗临济派。到炀帝大业年间,慧日寺曾成为东都宫廷内道场。到公元944年吴越王时从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迁居杭州孤山,改额广照寺,至北宋大中祥符年(公元1008年)移居仁和县丰年乡博陆村(今余杭市博陆镇),复额慧日寺。元末毁、明洪武中重建后有诏将诚溪村,五杭村、博陆村的三寺二院全归并为慧日寺。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下诏立为丛林级(传称三藐三菩提)。十年浩劫期间全部被毁。拨乱反正后有了慧日禅寺重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二万二千平方米,设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钟楼、鼓楼、藏经楼、方丈楼、罗汉碑廊、祖堂、外宾客房、先德堂、僧房、客堂、香客房、念佛堂、饭厅、放生池、拱桥、石塔、法物流通处、管理房、宗相和尚骨塔亭等建筑,总建筑面积4514平方米。建成后,寺内古朴典雅,法相庄严,地处幽雅,三府三县交界,三面环水,碧波映辉,白露横河,水光接映,绿树成荫,百鸟争鸣,南西有迎候香客轮船的大河埠,东侧有公路,寺前有停车场,殿门处有行人道,两旁有青松、樟树、银杏。车场周围有蔬菜馆、旅馆、小卖部等商业网点。西墙外有公园、水上乐园、佛教文化村等综合配套设施。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离杭州市区36公里、离余杭市府10公里、离沪杭铁路车站11公里、离320国道线6公里、离1千余年博陆古镇300米。
我总得觅个机会,去广兴法师所住持的慧日禅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