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号,中兴通讯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传闻已久的换帅终于成为了现实:史立荣接替殷一民担任总裁。早在今年2月殷一民意外地缺席巴塞罗那电信展的时候,业界已经有传闻中兴要换帅。要知道,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人事调整,接任者史立荣和殷一民同岁,都只有46岁。早在2004年殷一民在多位执行副总裁中脱颖而出,担任总裁的时候,业界普遍认为他将会是年近七旬的董事长侯为贵的接班人。可是,他并没有能够走完最后一步。
中兴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换帅呢?我们先看看数据。实际上,2009年是中兴的公司历史上非常好的一年。前三季度的报告显示,中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1.27%,净利润更是增长了46.13%,业绩相当骄人。
那么,中兴的老对手华为又如何呢?为了便于比较,我对中兴和华为的部分数据都做了一些处理:由于此前华为年报公布的营业收入都是以美元为单位,而这几年来美元兑人民币基本上都是直线下跌,因此我按照每年年初和年末美元汇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当年的美元汇率,然后将华为的营业收入折算为人民币。此外,由于中兴2009年的年报尚未公布,我按照前三季度中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模拟”出中兴2009年的营业收入,应该与实际金额差距不大。
年度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华为营收(亿美元) | 128.40 | 183.29 | |
年平均汇率 | 7.5581 | 7.0681 | |
华为营收(亿元) | 970.45 | 1295.50 | 1491.00 |
中兴营收(亿元) | 347.77 | 442.93 | 625.73 |
华为减中兴营收(亿元) | 622.68 | 852.57 | 865.27 |
中兴营收占华为营收的比例 | 35.8% | 34.2% | 42.0% |
从中兴与华为的对比表可以看出,由于中兴华为这几年来比翼齐飞,因此双方营业收入的比值变化不大:2007年中兴的营业收入相当于华为的35.8%,2008年略有下降,2009年大幅上升到42%。但是,由于双方营业收入的基数增大了不少,中兴与华为营业收入的绝对差距反而越拉越大,2009年两者的差距已经高达865.27亿元!
要知道,在越来越同质化的电信设备行业,如果没有规模,未来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差。比如同样向高通采购芯片,规模大的厂商能够拿到的折扣就比规模小的厂商高出很多。再有一个,规模大的厂商就能够在某些领域实行战略性亏损以打击规模小的竞争对手,所谓“财大气粗”也。
因此,我认为中兴这次换帅应该是两种经营思路激烈冲突的结果:在董事长侯为贵看来,中兴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扩大规模,缩小与华为的绝对差距。但是在总裁殷一民看来,当前最重要的还是保利润。我们看看殷一民今年年初在中兴内部的讲话内容:“我们连续了现金流第一、利润第二、范围第三的策略”,把规模放在了最后面。他还特别强调:“2009年是效率年”,又是一种保证利润的委婉说法。两人思路不同,如果谁都不愿意让步,最后只能是换帅的结果。
目前我们还很难评价两种思路谁对谁错,也许留给未来去检验更为合理一些。可以预见的是,原来主管销售的执行副总裁史立荣升任总裁之后,中兴很有可能会加大市场攻势,今年与华为将会有一场恶斗。
另外,接班人一向都是中国企业最难处理、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目前IT行业第一代的标志性企业,无论是联想、海尔,还是华为、中兴,他们的创始人都已经是60多岁的高龄了,都会在未来几年面临着接班的大问题。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考虑好这个问题,有序接班,避免大的动荡。中国经济发展了这么三十多年了,好容易出了这么几家能够冲击世界级的企业,希望他们不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