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甚至就连总理都一度过问了这事。
说老实话,大学生就业难是事实,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极为复杂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教育的原因多一些。
自从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哪一个高校没有经过一番几乎是伤筋动骨的折腾?而这种折腾的结果,非但没有能够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相反却降低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就拿英语四六张考试来说,早已经沦为某一些捞钱的工具,但对于学生来说又有多少作用,却很值得怀疑。当然,不是说学生不要学英语,而是说这种把英语摆在比母语都还要重要的位置,到底为了什么?至于高校沦为类行政机构,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怎么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才?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那就业又从何谈起?
作为一个主管教育的领导,更多的是应该反思自己的工作做得如何?而不是去指责学生“有业不就”,请问,有谁愿意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四处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