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札记之一
关注两会。人民政协有关房价的提案占总提案数过半。
这当然是民意的一次集中表现,但显然也是群体性从众思维的表现。
人大代表议案与政协委员提案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另外,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
因政协提案实行提出提案的时间不限、内容不限、人数不限的“三不限制”原则。提案具有广泛性,能更多地反映民意;但也会使提案流于从众的一种情绪表达,不能成为可操作。
值得欣慰的是,这次的人民政协提案有些确实找到了真正的解决高房价之道,对未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或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理论上的解决之道:居者有其屋才是民生之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总裁于炼认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应首要解决“居者有其屋”,而不是“居者有其产”,30%至40%的居民可以通过廉租房解决。至于居者有其产,则是发展到更高阶段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上的解决之道:保障性住房才是平抑房价的终极之道
笔者曾写有:《中国房改最大的失误是廉租房缺位》,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的提案同样有关保障性住房。他认为:我国的房地产业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和开发商。政府应当入市,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经验,大量建设平租房性质的保障性住房,然后以这些保障性住房为抵押,以稳定的租金为收益进行大量融资,这样可以解决地方政府住房建设资金问题。同时,这种稳定的融资形成后,能够让地方政府抛弃过去的“卖地财政”。
他并举北京为例,政府出地,一平方米成本最多不会超过5000元,一套一百平方的房子,成本不超过50万元,而月租金可以达到2000元,这种稳定的高收益完全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良好的融资。
三、操作上的解决之道:信贷是房价的命脉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表示:对于今年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对开发商的开发贷款将会严格审查,提高开发商的资质要求,尤其是对一些不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企业控制信贷。在开发贷款收紧的同时,个人房贷方面,二套房贷已经收紧,并将严格执行。虽然一线城市房价由于供应稀缺不会下跌,但二线城市房产以及二手房可能价量齐跌。
但我们更希望一线城市房价有较大的调整,因为他们是中国房价的标杆。它们不跌,中国房价如何会跌?
地产观察者许子枋认为,金融信贷更应该形成差别性的区域政策,以遏制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同时给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发展提供空间。
四、讨论上的解决误导:物业税能降房价
因为,现在的贫富差距在拉开,所以有一种情绪:均贫富。开征物业税的更多原因基于此。如果有谁标示不应过早开征物业税,就会被指责为恶毒的开发商走狗或恶毒的富人。
有政协委员建议,通过开征物业税来调节贫富,迫使富人减少对地产资源的占有,增加市场供应,进而达到调节房价目的。开征物业税,先开征房屋闲置税,然后再逐步开展物业税的征收。
均贫富这种情绪是中国几千年固有的,如果不能以一种制度设计来保持贫富的合理差距,国家就会出现大的动乱。但如果过早地均贫富,就会获得一种牺牲效率的公正,过早均贫富的结果就是“均贫穷:大家一起穷。”
中国国民税负已经过高,最重要的,中国目前仍处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形成中产阶级。一个现代国家的稳定,必须形成一个起到稳定器作用的中产阶级,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很脆弱。物业税伤害最大的是中产阶级。我在《物业税开征既不利商也不利民》有相关阐述。
开征物业税并不一定能降房价,反而有可能产生新的副作用,基于降房价的理由来提出开征物业税,在中国为时过早。所以政策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和战略性前瞻。政协委员李稻葵也表示,物业税可能今年试点征收,但对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作用可能并不大。延伸阅读:卖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