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工业化进程,在打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上示范。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牢牢把握“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历史机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通过积极承接资本、技术的转移和其他无形要素的进入,迅速积累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并使资源能源、相对丰裕的劳动力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示范。[雨林木风1] 城镇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骨架。皖江城市带与国家中部崛起规划中的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河南的“中原城市群”相比较弱,大多以行政管理为主,兼顾经济影响力,尚处于离散向极化过渡阶段,表现出小范围极化、大区域离散;省会城市极化、地方中心离散,城市规模以中小城市为主,城镇密集化水平不高,大面积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存在。另方面,各城市发展特色鲜明,城市之间在产业发展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仅是带动城市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加快示范区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人口向城镇流动,提高城市化水平;抓住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吸引优势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建立城乡互通互动的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为加速安徽崛起营造良好平台,对于国家实现中部崛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长江全流域区域协调发展将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