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理


  
  (一)管理的涵义

  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的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

  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4、特征效果的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

  管理产生的两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4、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5、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它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

  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

  组织中的层次,基层、中层、高层。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占比例分别为:

  基层管理者15%、24%、51%、10%;

  中层管理者18%、33%、36%、13%;

  高层管理者28%、36%、22%、14%。

  6、管理与经营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在所有者意志、上层建筑、社会文化。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阅读链接:    革新化滞  你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