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价成为馒头或大饼


 

                      当房价成为馒头或大饼
 
                               鲁宁
 
本文内容通篇涉及房价,可笔者不是算命先生,无法预测今年房价是否继续疯涨抑或有所收敛。本文旨在强调,当房价数据成为面团,全凭“某种需要”或做成馒头或摊成大饼时,国家统计局也就陷入了舆论责斥的风暴眼难以自拔。

前天起,政协年会先期召开。今天起,人大年会如期举行。因期盼居者有其屋的“蜗居”族及低收入百姓在房价争执中占据天然的道义制高点,房价必然成为今年“两会”的“第二高压点”(“第一高压点”是收入分配逼近矛盾爆发临界点)。

既然房价是个高压点,减压对政府而言则犹如骑虎难下担心被虎咬,于是乎,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房价数据注定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参与“网上两会”的广大网友持续的出气筒。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突然公布国内去年全年房价涨幅统计,称去年国内70个大中城市房价平均涨幅只有区区1.5%,其中新建住宅上涨1.3%,二手房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则不涨反降,降幅为0.6%。

令国家统计局尴尬甚至始料不及的是,两天后,温总理在新华网网聊时承认去年房价上涨过快,“造成群众不满”。并表示“群众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倘若去年全国房价涨幅真的只有区区1.5%,温总理就没必要就房价“造成群众不满”表达婉转歉意。

为统计而统计、为公布而公布的房价数据引起群情激愤。新浪网就势组织民调,结果94%的网友认定此数据严重失实……

没辙,国家统计局匆忙回应质疑。辩称“所公布的去年房价涨幅和民众感受有差距,主要是时间因素造成的,去年国内房价呈现前低后高趋势,年初惨淡,年尾红火,因此综合全年数据并不是很高。”出来回应质疑的是“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副主任潘建成。懂点“门道”的读者一看立即就能明白,严格意义上讲,潘建成并非国家统计局的行政官员。既然只涨1.5%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安排潘建成出面回应质疑就极不严肃——当然这并非考虑欠周,恰恰是留有回旋余地的自以为是的安排。

造了“假”的数据不可能自圆其说,迫使身陷“房价门”的国家统计局在本月1日二次回应质疑。这一回由该局下辖的社会经济调查司出面,回应主体虽已合格,但却又回避了数据有“假”这一本质问题,只是摘要公开了房价统计操作方案,并承诺“将认真研究社会公众意见,对房价统计予以改进”,间接承认先前公布的数据的确欠靠谱。岂止欠靠谱——简直是自打嘴巴。因为就在只涨1.5%出笼的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全年全国涨幅为24%……呵呵,一儿会做馒头,一儿会摊大饼,房价数据不是面团是什么?

政协年会一召开,即有不少委员再次“炮轰”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自知“躲”不过去,主动约见记者,再次承认“现行房价统计方式存在缺陷,正考虑对此进行改进……”本想“帮忙”——试图赶在“两会”前替政府减“房压”,结果却进一步毁损政府统计公信力……为摆脱“房价门”困扰,不得不三次出面自圆其说,这是何苦来哉?